多骨
【拼音】:duō gǔ
【注音】:ㄉㄨㄛㄍㄨˇ
【结构】:多(上下结构)骨(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指书法富于骨力。多骨[duōgǔ]⒈指书法富于骨力。
引证解释⒈指书法富于骨力。引晋卫铄《笔阵图》:“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宋黄庭坚《题徐浩碑》:“唐自欧虞后,能备八法者,独徐会稽与颜太师耳。然会稽多肉,太师多骨。”清刘熙载《艺概·书概》:“卫瓘善草书,时人谓瓘得伯英之筋,犹未言骨;卫夫人《笔阵图》,乃始以‘多骨丰筋’并言之。”
网络解释多骨多骨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duōgǔ,指书法富于骨力。
网友释义duōgǔ多骨指书法富于骨力。晋卫铄《笔阵图》:“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宋黄庭坚《题徐浩碑》:“唐自欧虞后,能备八法者,独徐会稽与颜太师耳。然会稽多肉,太师多骨。”清刘熙载《艺概·书概》:“卫瓘善草书,时人谓瓘得伯英之筋,犹未言骨;卫夫人《笔阵图》,乃始以‘多骨丰筋’并言之。”
汉语大词典指书法富于骨力。晋卫铄《笔阵图》:“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宋黄庭坚《题徐浩碑》:“唐自欧虞后,能备八法者,独徐会稽与颜太师耳。然会稽多肉,太师多骨。”清刘熙载《艺概·书概》:“卫瓘善草书,时人谓瓘得伯英之筋,犹未言骨;卫夫人《笔阵图》,乃始以‘多骨丰筋’并言之。”
其他释义1.指书法富于骨力。
1.从耳朵看体质:耳朵厚而大表明肾气充足;反之是肾气亏虚。耳朵肉多骨少,耳垂饱满,表明先天营养状况很好;耳朵肉少骨多,耳垂薄,代表体质先天不足。
2.骨基质变厚,骨小梁数量增多、骨密度增加,不抽筋,减少骨折隐患,是受损骨关节重新恢复抗震力、抗压力、抗磨性。
3.从辨证和辨病着手,只要经方应用得当是可以治疗许多骨伤科疾病的。
4.大量人工栽培稻谷的发现,以及与水稻生产相联系的众多骨耜的出土,说明稻作文化是河姆渡文化的象征。
5.它的下颚直接铰接在头骨上,还有多骨的,有肉的、有接缝的鳍。
6.显而易见讨论会上代表们意见分歧很明显,这样的决定不能令人信服,将拆散多年合作的伙伴,会令很多骨干感到委屈。
7.而许多骨鲠之臣和衣冠缙绅多以殉国告终,惨烈忠贞,并不亚于金陵之变。
8.目的通过固定幼兔颅骨缝,模拟颅骨多骨缝早闭,观察固定后颅颌面生长方式的变化及相互影响的关系。
9.金莲花一种金莲花属的植物,具有掌状裂片叶,球形黄色花,许多骨突。
10.牛奶喝越多,骨折率越高;植物蛋白的摄取量越高於动物蛋白,越不会出现骨折。
读音:duō
[duō]
(1)(形)数量大:~年。
(2)(形)比原来的数目有所增加;数量上超出:~住两天。
(3)(形)表示相差的程度大:他比我强~了。
(4)(形)超出原有的或应有的数量或限度:你的钱给~了。
(5)(数)(用在数量词后)表示不确定的零数:五十~。
(6)(副)表赞叹:~幸福啊!
(7)(副)表疑问:你有~大?
(8)姓。
读音:gǔ,gū
[gǔ]
[ gǔ ]1.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2.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3.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4.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 gū ]1. 〔骨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2. 〔骨碌〕滚动(“碌”读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