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
【拼音】:jǔ guó
【注音】:ㄐㄨˇㄍㄨㄛˊ
【词性】:名词。
【结构】:举(上下结构)国(全包围结构)
【简体】:举国
【繁体】:舉國
词语解释举国jǔguó。(1)整个国家。举国[jǔguó]⒈整个国家。例举国欢庆。英thewholenation;
基础解释1.全国。2.倾尽国力。
引证解释⒈全国。亦指全国之人。引《荀子·荣辱》:“义之所在,不倾於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引《扶南记》:“林杨国去金陈国步道二千里,车马行,无水道,举国事佛。”宋叶适《故吏部侍郎刘公墓志铭》:“开禧二年冬,虏举国入寇,蜀、楚、淮、徐同日被兵。”鲁迅《坟·科学史教篇》:“特信进步有序,曼衍有源,虑举国惟枝叶之求,而无一二士寻其本。”
网络解释举国举国jǔguó,全国。亦指全国之人。
综合释义全国。亦指全国之人。《荀子·荣辱》:“义之所在,不倾於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引《扶南记》:“林杨国去金陈国步道二千里,车马行,无水道,举国事佛。”宋叶适《故吏部侍郎刘公墓志铭》:“开禧二年冬,虏举国入寇,蜀、楚、淮、徐同日被兵。”鲁迅《坟·科学史教篇》:“特信进步有序,曼衍有源,虑举国惟枝叶之求,而无一二士寻其本。”
网友释义举国jǔguó,全国。亦指全国之人。
汉语大词典全国。亦指全国之人。《荀子·荣辱》:“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引《扶南记》:“林杨国去金陈国步道二千里,车马行,无水道,举国事佛。”宋叶适《故吏部侍郎刘公墓志铭》:“开禧二年冬,虏举国入寇,蜀、楚、淮、徐同日被兵。”鲁迅《坟·科学史教篇》:“特信进步有序,曼衍有源,虑举国惟枝叶之求,而无一二士寻其本。”
国语辞典全国。举国[jǔguó]⒈全国。引《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聂政传》:「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雠,岂不殆哉?」《汉书·卷八·宣帝纪》:「匈奴单于乡风慕义,举国同心,奉珍朝贺,自古未之有也。」⒉倾尽国力。引《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
辞典修订版全国。《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聂政传》:「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雠,岂不殆哉?」《汉书.卷八.宣帝纪》:「匈奴单于乡风慕义,举国同心,奉珍朝贺,自古未之有也。」倾尽国力。《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踰十万。 」
辞典简编版全国。 【造句】举国欢腾、举国上下、举国若狂
英语everyone in the countryentire nation
其他释义整个国家;全国:~欢腾ㄧ~一致ㄧ~上下。
1.举国上下沉痛哀悼在灾难中遭遇不幸的同胞。
2.当年毛主席的与世长辞造成了全国人名的举国哀悼。
3.中国今天宣布,为纪念地震中的遇难者,举国哀悼三天;奥林匹克火炬传递暂时中止。
4.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亲爱的,让我们共同珍惜这美好的时光,愿我们身边的所有人都快乐、幸福!
5.仁爱者,鼎举国脉向昌盛;吉祥事,喜托家人结良缘。
6.托给明月元宵情,透过祥云渡吉祥,仰望圆月送祝福,嫦娥拂袖撒甘露,挚爱亲朋爱无疆,奋发图强有财气,举国上下齐努力,欢庆佳节同欢乐。
7.居安思危,能有几人做到啊?东魏王族贪图安逸,不思进取,何况塞外胡族皆有我大汉与西赵抵御,其偏安内地,上梁不正下梁歪,举国上下穷奢极欲,安能强国?
8.这天是萧国的国庆之日,举国欢庆,庆祝着安泰的生活。
9.欣逢党之寿诞,借此举国同庆之良机,为你送上一份祝愿,一愿身体永安泰,二愿事业常发展,三愿生活多愉快,七一快乐!
10.鞭炮声响,鲜花怒放,张张笑脸,喜庆洋洋,举国同庆,欢乐共享,祝福声声,真情暴涨;国庆快乐,祝福送上,朋友万安,幸福安康!
读音:jǔ
[jǔ]
(1)(动)往上托;往上伸:~重|~手|高~着红旗。
(2)(动)举动:义~|壮~|一~一动|一~两得。
(3)(动)兴起:义~|~兵|~火。
(4)(动)〈书〉生(孩子):~一男。
(5)(动)推选;选举:推~代表|公~他做学习组长。
(6)(名)举人的简称:中~|武~。
(7)(动)提出:~例。
(8)(副)〈书〉全:~座(所有在座的人)|~国欢腾|~世闻名。
读音:guó
[guó]
(1)(名)国家:~内|祖~|外~|保家卫~。
(2)(名)代表国家的:~徽|~旗|~宴。
(3)(名)指我国的:~产|~术|~画|~药。
(4)(名)(Guó)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