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克
【拼音】:wēn kè
【注音】:ㄨㄣㄎㄜˋ
【结构】:温(左右结构)克(上下结构)
【简体】:温克
【繁体】:溫克
词语解释谓人持有温和恭敬的态度。温克[wēnkè]⒈《诗·小雅。小宛》:“人之齐圣,饮酒温克。”郑玄笺:“中正通知之人,饮酒虽醉犹能温藉自持以胜。”本谓醉酒后能蕴藉自持,后亦谓人持有温和恭敬的态度。
引证解释⒈本谓醉酒后能蕴藉自持,后亦谓人持有温和恭敬的态度。引《诗·小雅。小宛》:“人之齐圣,饮酒温克。”郑玄笺:“中正通知之人,饮酒虽醉犹能温藉自持以胜。”唐高彦休《唐阙史·丁约剑解》:“有姪曰子威,年及弱冠,聪明温克。”清秦朝釪《消寒诗话》:“孙文定相国三朝骨鯁,望重当朝,而和平温克,絶不以意气加人。”
网络解释温克(汉语词汇)温克,汉语词汇。
释义谓醉酒后能蕴藉自持,后亦谓人持有温和恭敬的态度。
综合释义《诗·小雅。小宛》:“人之齐圣,饮酒温克。”郑玄笺:“中正通知之人,饮酒虽醉犹能温藉自持以胜。”本谓醉酒后能蕴藉自持,后亦谓人持有温和恭敬的态度。唐高彦休《唐阙史·丁约剑解》:“有姪曰子威,年及弱冠,聪明温克。”清秦朝釪《消寒诗话》:“孙文定相国三朝骨鯁,望重当朝,而和平温克,絶不以意气加人。”温克[wēnkè]温和谦恭、谨慎自持。《诗经.小雅.小宛》:「人之齐圣,饮酒温克。」《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公子性本温克,词气愈和。」。
汉语大词典《诗·小雅。小宛》:“人之齐圣,饮酒温克。”郑玄笺:“中正通知之人,饮酒虽醉犹能温藉自持以胜。”本谓醉酒后能蕴藉自持,后亦谓人持有温和恭敬的态度。唐高彦休《唐阙史·丁约剑解》:“有侄曰子威,年及弱冠,聪明温克。”清秦朝釪《消寒诗话》:“孙文定相国三朝骨鲠,望重当朝,而和平温克,绝不以意气加人。”
国语辞典温和谦恭、谨慎自持。温克[wēnkè]⒈温和谦恭、谨慎自持。引《诗经·小雅·小宛》:「人之齐圣,饮酒温克。」《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公子性本温克,词气愈和。」
辞典修订版温和谦恭、谨慎自持。《诗经.小雅.小宛》:「人之齐圣,饮酒温克。」《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公子性本温克,词气愈和。」
英语WinkeWinkelWinkelsWinckVowinkelUnk
其他释义1.《诗.小雅。小宛》:'人之齐圣,饮酒温克。'郑玄笺:'中正通知之人,饮酒虽醉犹能温藉自持以胜。'本谓醉酒后能蕴藉自持,后亦谓人持有温和恭敬的态度。
1.鄂温克旗搬迁敖特尔885户受灾群众,鄂温克族自治旗。
2.本文在这三个方面对鄂温克语和蒙古、达斡尔语的形动词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阐述了这三种语言形动词的关系和鄂温克语形动词的特点。
3.内蒙古试点地区重点选取用户分散的草原牧区,具体地区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
4.草原鄂温克族毡帐文化既具有毡帐民族文化的共性特征,也有其特殊性。
5.土著的少数民族有: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锡伯族和赫哲族,其他少数民族还有朝鲜族、回族、柯尔克孜族等。
6.山西城市汉族女性与乌孜别克族、鄂温克族、蒙古族、因纽特人最为接近,与壮族、仡佬族体型距离最远。
7.山西城市汉族男性与乌孜别克族、鄂温克族、加拿大人、因纽特人体型最为接近,与壮族、仡佬族、侗族、怒族体型相距最远。
8.伊敏河发源于兴安岭,流经鄂温克族自治旗与海拉尔河交汇后汇入额尔古纳河。
9.江城策眼中的鄂温克草原,一碧千里,广漠得望不到边际。
10.眼前的鄂温克草原,一碧千里!广漠得望不到边际。
读音:wēn
[wēn]
(1)(形)温暖;不冷不热。
(2)(名)温度:气~。
(3)(动)稍加热:~酒。
(4)(动)温习:~课。
(5)(形)性情柔和:~顺。
(6)(名)瘟。
(7)姓。
读音:kè
[kè]
(1)(动)攻破;攻下据点;战胜。
(2)(动)能:~勤~俭|不~分身。
(3)(动)克服;克制:~己|以柔~刚。
(4)(动)消化:~食。
(5)(动)严格限定(期限):~期动工|~日完成。也作“刻”。另见kēi。
(6)(量)公制重量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旧称公分。
(7)藏语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斤。也是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一克地约合一市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