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山襄陵
【拼音】:huái shān xiāng líng
【注音】:ㄏㄨㄞˊㄕㄢㄒ一ㄤㄌ一ㄥˊ
【词性】:成语。
【简体】:怀山襄陵
【繁体】:懷山襄陵
词语解释谓洪水汹涌奔腾溢上山陵。怀山襄陵[huáishānxiānglíng]⒈谓洪水汹涌奔腾溢上山陵。
引证解释⒈谓洪水汹涌奔腾溢上山陵。引《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蔡沉集传:“怀,包其四面也。襄,驾出其上也。”前蜀杜光庭《皇太子为皇帝修金箓斋词》:“流金烁石,汤德弥光;怀山襄陵,尧风益扇。”清王韬《中国自有常尊》:“有识者观之,不过如洪水之怀山襄陵,猛兽之咆哮击扑而已。”亦省作“怀襄”。唐刘知几《史通·覈才》:“观河倾之患,而不遏以隄防,方欲疏而导之,用速怀襄之害。”宋沉辽《云陵观大水》诗:“睢阜已怀襄,那能辨閭巷?”清魏源《啑古吟》之二:“金汤何处坚,平地有怀襄。”
综合释义指洪水汹涌奔腾溢上山陵。怀山襄陵[huáishānxiānglíng]修订本参考资料:怀,包。襄,上。怀山襄陵指洪水漫漫,汹涌奔腾直上山陵。书经˙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唐˙杜光庭˙皇太子为皇帝修金籙斋词:虽流金烁石,汤德弥光。怀山襄陵,尧风益扇。
汉语大词典谓洪水汹涌奔腾溢上山陵。《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蔡沈集传:“怀,包其四面也。襄,驾出其上也。”前蜀杜光庭《皇太子为皇帝修金箓斋词》:“流金烁石,汤德弥光;怀山襄陵,尧风益扇。”清王韬《中国自有常尊》:“有识者观之,不过如洪水之怀山襄陵,猛兽之咆哮击扑而已。”亦省作“怀襄”。唐刘知几《史通·覈才》:“观河倾之患,而不遏以堤防,方欲疏而导之,用速怀襄之害。”宋沈辽《云陵观大水》诗:“睢阜已怀襄,那能辨闾巷?”清魏源《啑古吟》之二:“金汤何处坚,平地有怀襄。”
国语辞典怀,包。襄,上。怀山襄陵指洪水漫漫,汹涌奔腾直上山陵。怀山襄陵[huáishānxiānglíng]⒈怀,包。襄,上。怀山襄陵指洪水漫漫,汹涌奔腾直上山陵。引《书经·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唐·杜光庭〈皇太子为皇帝修金箓斋词〉:「虽流金烁石,汤德弥光。怀山襄陵,尧风益扇。」成语解释怀山襄陵
辞典修订版怀,包。襄,上。怀山襄陵指洪水漫漫,汹涌奔腾直上山陵。《书经.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唐.杜光庭〈皇太子为皇帝修金籙斋词〉:「虽流金烁石,汤德弥光。怀山襄陵,尧风益扇。」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怀,包。襄,上。怀山襄陵指洪水漫漫,汹涌奔腾直上山陵。书经˙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唐˙杜光庭˙皇太子为皇帝修金籙斋词:虽流金烁石,汤德弥光。怀山襄陵,尧风益扇。
出处《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其他释义怀:包围;襄:上升至高处;陵:大土山。大水包围山岳,漫过丘陵。形容水势很大或洪水泛滥。
1.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
2.“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
3.如果不及时采取行动任其发展,恐成“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局面。
4.“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都回答鲧可以担此大任。
5.“当帝尧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6.古籍《尚书·尧典》记,“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7.……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
8.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9.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10.“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查字典造句网www.chazidian.com]
读音:huái
[huái]
(1)(名)胸部或胸前:掩着~|小孩在妈妈~里。
(2)(名)心怀;胸怀:壮~|襟~|正中下~。
(3)(动)思念;想念:~乡|~友|~古。
(4)(动)腹中有(胎):~胎|~孕。
(5)(动)心理存有:~恨|不~好意|~有大志。
(6)(Huái)姓。
读音:shān
[shān]
(1)(名)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高~。
(2)(名)形状像山的东西:冰~。
(3)(名)蚕蔟:蚕上~了。
(4)(名)指山墙:房~。
(5)(名)姓。
读音:xiāng
[xiāng]
1. 帮助,辅佐:襄办。襄理。襄助。襄赞(赞助)。
2. 完成,相助而成:“葬定公,雨,不克襄事”。
3. 冲上:襄陵。
4. 上举,昂起:“臣闻交龙襄首奋翼”。
5. 高:“襄岸夷涂。”
6. 古同“攘”,扫除。
7. 姓。
读音:líng
[líng]
(1)(名)丘陵:~谷变迁。
(2)(名)陵墓:中山~|十三~|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