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平衡
【拼音】:tǐ nèi píng héng
【简体】:体内平衡
【繁体】:體內平衡
词语解释也称为“内稳态”,“内环境稳定”,指外界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有机体保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倾向和机制。
综合释义体内平衡对有机体的生存具有关键意义,大量基本的生存动机,如饥渴等即以此为基础来调节有机体的状态,以适应环境。如,人体正常体温须保持在@@@@@度左右,上下波动不超过@@@@@度,若长时间偏离正常体温超过一定限度,人会因体内各种生化平衡遭到破坏,无法进行新陈代谢而死亡。有机体细胞内外的水、糖、脂肪、氨基酸等的量也需要靠体内平衡机制维持在一定水平上。
1.我们想要阐明的是:在东亚所发生的一切,是由于他们的体内平衡不太好"。
2.胰岛素抵抗性是透过体内平衡模式评估来计算。
3.对体内平衡的任何干扰都有可能损害人体的有机体。
4.对体内平衡的任何干扰都有可能损害人的有机体。
5.把一种情况逐渐地想象为最坏的结果,我称之为“杞人犹天”,这或许能打破你体内平衡,或使你患病,或使你健康。
6.为了保持这种体内平衡,大脑对我们会施加如疼痛、饥渴和恐惧等刺激,同样也会在得到食物、水、性满足和安全感时发出喜悦的信号。
7.哭为整个机体起着体内平衡的功能。
8.有机体的,那些实现体内平衡的生理需求排名第一。它们主要包含。
9.衰老是生物体各种功能的普遍衰弱,以及抵抗环境伤害和恢复体内平衡能力的降低的过程。
10.把人体失去了平衡的器官体系恢复到稳定状态或恢复到正常运作状态下的稳定状态,被称为原状稳定或体内平衡。
读音:tǐ,tī
[tǐ]
[ tǐ ]1.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2.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6.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7.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 tī ]1. 〔体己〕①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②亲近的,如“体体话”,亦作“梯己”。
读音:nèi,nà
[nèi]
[ nèi ]1. 里面,与“外”相对:内部。内外。内定。内地。内阁。内行(háng )。内涵。
2. 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内人。内亲。内弟。
3. 亲近:内君子而外小人。
[ nà ]1. 古同“纳”,收入;接受。
读音:píng
[píng]
(1)(形)表面没有高低凹凸;不倾斜:~坦|~板|路很~。
(2)(动)使平:~了三亩地。
(3)(动)跟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槽|~列|~局。
(4)(形)平均;公平:~分|持~之论。
(5)(形)安定:风~浪静|心~气和。
(6)(动)武力镇压;平定:~叛|~乱。
(7)(动)抑止(怒气):你~~气。
(8)(形)经常的;普通的:~时|~淡。
(9)(名)平声:~仄|~上去入。(Pínɡ)姓。
读音:héng
[héng]
(1)(名)秤杆;泛指称重量的器具。
(2)(动)称重量。
(3)(动)衡量:~情度理。
(4)(Hén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