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复
【拼音】:yáng fù
【注音】:一ㄤˊㄈㄨˋ
【结构】:阳(左右结构)复(上中下结构)
【繁体】:陽復
词语解释1.犹言一阳来复。2.比喻政治清明。阳复[yángfù]⒈犹言一阳来复。⒉比喻政治清明。
基础解释犹言一阳来复。比喻政治清明。
引证解释⒈犹言一阳来复。参见“一阳来復”。引《宋书·礼志三》:“太常顾和表曰:‘泰始中,合二至之祀于二郊。北郊之月,古无明文,或以夏至,或同用阳復。’”明高启《冬至夜喜逢徐七》诗:“雪明窗促曙,阳復座销寒。”⒉比喻政治清明。引宋朱熹《答张敬夫书》:“但政本未清,倖门未窒,殊未有以见阳復之效。”
网络解释阳复阳复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ángfù,是指一阳来复。
综合释义犹言一阳来复。《宋书·礼志三》:“太常顾和表曰:‘泰始中,合二至之祀于二郊。北郊之月,古无明文,或以夏至,或同用阳復。’”明高启《冬至夜喜逢徐七》诗:“雪明窗促曙,阳復座销寒。”参见“一阳来復”。比喻政治清明。宋朱熹《答张敬夫书》:“但政本未清,倖门未窒,殊未有以见阳復之效。”
汉语大词典(1).犹言一阳来复。《宋书·礼志三》:“太常顾和表曰:‘泰始中,合二至之祀于二郊。北郊之月,古无明文,或以夏至,或同用阳复。’”明高启《冬至夜喜逢徐七》诗:“雪明窗促曙,阳复座销寒。”参见“一阳来复”。(2).比喻政治清明。宋朱熹《答张敬夫书》:“但政本未清,倖门未窒,殊未有以见阳复之效。”
1.却说陆少游几天前便到了衡阳城,陆离三人回洛阳复命,陆少游到衡山大殿递交了名帖,然后便在衡阳城游玩几日。
2.据《侯氏宗谱》记载,负责为沈阳故宫烧制琉璃瓦的侯振举家族是“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
3.后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
4.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
5.熊渊两年来,风雨无阻地练剑,从不间断地把手中长剑刺向太阳,复仇的种子已是深种心底,他练剑并不是想当一个什么杀手,只为杀死哪些杀害他亲人的人。
6.一阳复于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
7.宜阳复杂山地地震资料的特点是静校正量大,信噪比低。
8.恨天不公,一夜白头!只为逆转阴阳,复活亲人红颜,萧雲追寻着远古战者的身影,手持战戟,会猎天下。
9.目的探讨回阳复脉注射液抗休克的疗效机理。
10.目的为新药回阳复脉注射液制定红参的指纹图谱.
读音:yáng
[yáng]
(1)(名)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存在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中的两大对立面之一(跟‘阴’相对):阴~二气。
(2)(名)太阳;日光:~光|~历|~坡|朝~。
(3)(名)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衡~(在衡山之南)。
(4)(形)凸出的:~文。
(5)(形)外露的;表面的:~沟|~奉阴违。
(6)(形)指属于活人和人世的(迷信):~宅|~间|~寿。
(7)(形)带正电的:~电|~极。
(8)(名)指男性生殖器。
(9)姓。
读音:fù
[fù]
(1)(动)重复:~写|~制。
(2)(形)繁复:~姓|~分数|~比例。
(3)(动)转过去或转回来:反~无常|翻来~去|循环往~。
(4)(动)回答;答复:~信|请即电~。也作覆。
(5)(动)恢复:光~|收~|~婚。
(6)(动)报复:~仇。
(7)(副)再;又:旧病~发|死灰~燃|死而~苏|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