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声
【拼音】:diào shēng
【注音】:ㄉ一ㄠˋㄕㄥ
【结构】:调(左右结构)声(上下结构)
【繁体】:調聲
词语解释1.调协音节。2.谓唱歌。调声[diàoshēng]⒈调协音节。⒉谓唱歌。
基础解释调协音节。谓唱歌。
引证解释⒈调协音节。引北周庾信《夜听捣衣》诗:“击节无劳鼓,谓声不用琴。”倪璠注:“言砧杵能谐音节,不须鼓琴也。”⒉谓唱歌。引《太平御览》卷三八一引汉应瑒《神女赋》:“红颜曄而和妍,时调声以笑语。”
网络解释调声儋州调声作为我国五彩缤纷的传统艺术中的一门独特的传统民族民间艺术,具有历史悠久,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等特点。
综合释义调协音节。北周庾信《夜听捣衣》诗:“击节无劳鼓,谓声不用琴。”倪璠注:“言砧杵能谐音节,不须鼓琴也。”谓唱歌。《太平御览》卷三八一引汉应瑒《神女赋》:“红颜曄而和妍,时调声以笑语。”调声[diàoshēng]
汉语大词典(1).调协音节。北周庾信《夜听捣衣》诗:“击节无劳鼓,谓声不用琴。”倪璠注:“言砧杵能谐音节,不须鼓琴也。”(2).谓唱歌。《太平御览》卷三八一引汉应玚《神女赋》:“红颜晔而和妍,时调声以笑语。”
1.天痕继续哼起他的小调,声音悠扬,若山涧中一泓潺潺的细流,又如清风拂面,半入江风半入月。“伴山阿,听雨落,看几处春花淡着墨。未续完,茶犹热,饮下轻压江湖苦涩。”。凌乱柠殇
2.生态净末演百态,唱念做打说情仇,婉转曲调声悠扬,京剧脸谱美名扬,世界戏剧日,将中华国粹发扬光大,愿中华戏剧走向世界大舞台!
3.一开始,整天不间断的单调声音就像是空袭警报。
4.儋州调声是仅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地并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民间歌曲,用儋州方言演唱,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感情热烈,可歌可舞,被誉为“南国艺苑奇葩”。
5.朋友中有喝得半醉者,便高唱革命歌曲,东一句西一句,驴唇马嘴,南腔北调,声音比屋上的猫叫好听不了多少。
6.在近些日子,有皮肤科医生推翻了这一论调,声称唯一能保持肌肤水润的物质不是体内的水份,而是皮肤的最外层。
7.她还从声调、声母、单韵母、复韵母等方面详细地讲解针对日本学生发音难点的教学对策,最后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课堂语音教学经验。
8.隔壁的吴子云一家三人,被陈逐天这可耻万恶的撸声和小调声所吵醒,两夫妻窃窃私语着。
9.被誉为“南国艺苑奇葩”的儋州调声,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她还从声调、声母、单韵母、复韵母等方面详细地讲解针对日本学生发音难点的教学对策,最后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课堂语音教学经验。(查字典www.chazidian.com)
读音:tiáo,diào
[diào]
[ tiáo ]1. 搭配均匀,配合适当:调和。调谐。风调雨顺。饮食失调。
2. 使搭配均匀,使协调:调配。调味。
3. 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调停。调处。
4. 调剂:以临万货,以调盈虚。
5. 调理使康复:调养。调摄。
6. 调教;训练:有膂力,善调鹰隼。
7. 挑逗;戏弄:调笑。调情。调戏。酒后相调。
[ diào ]1. 乐曲;乐谱:曲调。采菱调。
2. 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C大调。五声调式。
3. 语音上的声调:调号。调类。
4. 说话的腔调:南腔北调。
5. 口气;论调:一副教训人的调。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调。
6. 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情调。格调。
7. 选调;提拨:从基层调选干部。
8. 调动:岗位调整。
9. 征集;征调:调有余补不足。
10. 调查:调研。内查外调。
11. 提取、调取(文件、档案等):调档。
12. 调换:调座位。
读音:shēng
[shēng]
(1)(名)(~儿)声音:雨~。
(2)(量)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喊了两~。
(3)(动)发出声音;宣布;陈述:~东击西。
(4)(名)名声:~誉|~望。
(5)(名)声母:双~叠韵。
(6)(名)字调:平~|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