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行
【拼音】:míng xíng
【注音】:ㄇ一ㄥˊㄒ一ㄥˊ
【结构】:明(左右结构)行(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良好的行为。明行[míngxíng]⒈良好的行为。
引证解释⒈良好的行为。引南朝梁武帝《净业赋》:“长夜饮酒,悖乱明行。”
汉语大词典良好的行为。南朝梁武帝《净业赋》:“长夜饮酒,悖乱明行。”
1.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一本好书,可以使心灵充实,使之明辨是非,使人有爱心和文明行为、礼仪规范;而读一本坏书,则使人心胸狭窄,使人不知羞耻,使人自私残暴。
2.我们把自己的前世封印,背负着黑暗的黎明,行走在雾霭凄迷的冥葬之地,尸狗的声。
3.文明行路路畅通,平安回家家温馨。
4.知白守黑意为内心光明行为洁白,却要以沉默昏暗自守而做到和光同尘。
5.近日,一个北京女孩把在高峰期挤地铁的经验归纳成“地铁十八怪”,这组反映地铁种种不文明行为的漫画在网络上迅速走红,上班族会心一笑表示“躺枪”。
6.可至今尚未查找到光绪御赐亲书的“广雅书院”匾额,但几经考证后,他终于确定了意喻为“学问渊博、平个端正”的“经明行修”匾额题词。
7.少代会队员代表提出了许多“红领巾小提案”,将通过少代会宣传上海世博会和上海少先队员开展的“雏鹰世博文明行动”。
8.君子能够广博地学习知识,每天又能自我检查,所以变得更加聪明,行动也不会有过失。
9.每个单位领导都可以帮着自己的部下开低收入证明,行人情。
10.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读音:míng
[míng]
1. 亮,与“暗”相对:明亮。明媚。明净。明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c.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2. 清楚: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
3. 懂得,了解: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
4. 公开,不隐蔽:明说。明讲。明处。
5. 能够看清事物: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
6. 睿智:英明。贤明。明君。
7. 视觉,眼力:失明。
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9. 次(专指日或年):明日。明年。
10. 中国朝代名:明代。
11. 姓。
读音:háng,xíng
[xíng]
[ háng ]1.行列:双~|杨柳成~。
2.排行:您~几?
3.行业:内~|同~|在~|懂~。
4.某些营业机构:商~|银~|车~。
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字|几~树|两~眼泪。
[ xíng ]1.行为举止:品~|操~|德~。
2.走、走路:直~|前~|寸步难~。
3.前往:南~|与子偕~。
4.流动、流通:发~|运~|风~一时。
5.做、从事、实施:~医|~善|实~。
6.可以:只要尽力去做就~了。
7.能干、能力强:你真~。
8.行书的简称:~草|~楷|真~。
9.不久、将要:~将就木。
10.一种乐府和古诗的体裁:〈短歌行〉|〈琵琶行〉。
11.量词,计算酌酒奉客的单位:宾主百拜,而酒三行。(汉.扬雄《法言.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