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祀
【拼音】:qī sì,汉语词语
【结构】:七(独体结构)祀(左右结构)
【拼音】:qī sì,汉语词语
词语解释周代设立的七种祭祀,即司令﹑中溜﹑国门﹑国行﹑泰厉﹑户﹑灶。见《礼记.祭法》。七祀[qīsì]⒈周代设立的七种祭祀,即司令、中溜、国门、国行、泰厉、户、灶。见《礼记·祭法》。
引证解释⒈周代设立的七种祭祀,即司令、中霤、国门、国行、泰厉、户、灶。见《礼记·祭法》。引《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国癘之文,尚标七祀;良药之市,亦载三医。”
网络解释七祀【词目】七祀
网友释义七祀,读音是qīsì,汉语词语,意思是周代设立的七种祭祀,即司令﹑中溜﹑国门﹑国行﹑泰厉﹑户﹑灶。出自《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
汉语大词典周代设立的七种祭祀,即司令、中霤、国门、国行、泰厉、户、灶。见《礼记·祭法》。《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国疠之文,尚标七祀;良药之市,亦载三医。”
其他释义1.周代设立的七种祭祀,即司令﹑中溜﹑国门﹑国行﹑泰厉﹑户﹑灶。见《礼记.祭法》。
读音:qī
[qī]
(1)(数)数目。
(2)(数)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
读音:sì
[sì,汉语词语]
祭祀。(名)殷代特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