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弃
【拼音】:tuō qì
【注音】:ㄊㄨㄛㄑ一ˋ
【结构】:脱(左右结构)弃(上下结构)
【繁体】:脫棄
词语解释亦作“脱弃”。犹抛弃。见“脱弃”。
基础解释见/'脱弃/'。
引证解释⒈亦作“脱弃”。犹抛弃。见“脱弃”。引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张佩纶《论闺秀诗》引郑允端《自题肃雍集》:“近世妇人女子作诗,无感发惩创之义,余故剗除旧习,脱弃凡近,作为歌诗,以俟宗工斤正。”李大钊《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的位置》:“使他们渐渐的脱弃农业的宗法的社会的会党的性质,而入于国民革命的正轨。”
网络解释脱弃脱弃是汉语词汇,拼音为tuōqì,出自《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
综合释义亦作“脱弃”。犹抛弃。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张佩纶《论闺秀诗》引郑允端《自题肃雍集》:“近世妇人女子作诗,无感发惩创之义,余故剗除旧习,脱弃凡近,作为歌诗,以俟宗工斤正。”李大钊《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的位置》:“使他们渐渐的脱弃农业的宗法的社会的会党的性质,而入于国民革命的正轨。”见“脱弃”。
网友释义脱弃是汉语词汇,拼音为tuōqì,出自《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
汉语大词典亦作“脱弃”。犹抛弃。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张佩纶《论闺秀诗》引郑允端《自题肃雍集》:“近世妇人女子作诗,无感发惩创之义,余故刬除旧习,脱弃凡近,作为歌诗,以俟宗工斤正。”李大钊《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的位置》:“使他们渐渐的脱弃农业的宗法的社会的会党的性质,而入于国民革命的正轨。”
其他释义1.见'脱弃'。
1.禁用药品兴奋剂,过度追求伤身体。莫图一时贪刺激,超支精力魂游离。陋习怪癖早脱弃,免受折磨少奢侈。用多成瘾无魄力,贬低人格丢气质。禁毒日:戒瘾弃毒立壮志,悔过自新干大事。
读音:tuō
[tuō]
(1)(动)肉去皮。
(2)(动)(皮肤、毛发等)脱落:~发|~毛。
(3)(动)取下;除去:~帽|~鞋。
(4)(动)脱离:~党|~水。
(5)漏掉(文字):这一行里~了三个字。
(6)(形)〈书〉轻慢。
(7)(连)〈书〉倘若;或许:~有遗漏;必致误事。
(8)姓。
读音:qì
[qì]
(动)放弃;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