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盛
【拼音】:qì shèng
【注音】:ㄑ一ˋㄕㄥˋ
【结构】:气(独体结构)盛(上下结构)
【繁体】:氣盛
词语解释气盛qìshèng。(1)血气旺盛,精力充沛;血气方刚,争强好胜。(2)气势很大。气盛[qìshèng]⒈血气旺盛,精力充沛;血气方刚,争强好胜。例年轻气盛,说话易伤人。英coarsetemperament;⒉气势很大。例气盛言宜。英fullofpowerandgrandeur;imposing;
基础解释血气旺盛,精力充沛;血气方刚,争强好胜年轻气盛,说话易伤人。气势很大气盛言宜。
引证解释⒈气势盛大。引晋张协《七命》:“气盛怒发,星飞电骇。志凌九州,势越四海。”《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而间引饮一斛。”唐韩愈《答李翊传》:“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⒉犹血气方刚。引三国魏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仁君年壮气盛。”明方孝孺《益斋记》:“吾时志高气盛,谓口舌间足以成事。方以此自才,而人亦多以此奇我。”
网络解释气盛气盛,汉语词语,读作“qìshèng”,指血气旺盛,精力充沛,血气方刚,争强好胜。
综合释义气势盛大。晋张协《七命》:“气盛怒发,星飞电骇。志凌九州,势越四海。”《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而间引饮一斛。”唐韩愈《答李翊传》:“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犹血气方刚。三国魏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仁君年壮气盛。”明方孝孺《益斋记》:“吾时志高气盛,谓口舌间足以成事。方以此自才,而人亦多以此奇我。”
汉语大词典(1).气势盛大。晋张协《七命》:“气盛怒发,星飞电骇。志凌九州,势越四海。”《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而间引饮一斛。”唐韩愈《答李翊传》:“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2).犹血气方刚。三国魏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仁君年壮气盛。”明方孝孺《益斋记》:“吾时志高气盛,谓口舌间足以成事。方以此自才,而人亦多以此奇我。”
英语be young and spiritedyoung and full of spirityoung and impetuous
其他释义1.气势盛大。2.犹血气方刚。
1.回首往昔,痛心疾首。我的堕落是因为年轻气盛、一念之差导致的,而脱逃更使我的整个人生变成了灰色,在犯罪的泥潭里越滑越深,不能自拔。
2.惊蛰雷鸣百虫动,土地解冻春耕始,春回大地天回暖,气候干燥火气盛,引发咳嗽真要命,多吃梨子败火性,润肺止咳显功用,补充水分讲卫生,惊蛰健康不生病!
3.您的坚忍不拔和铮铮硬骨是我永远的榜样,我从您那儿汲取到奋发的力量,走过挫折,迈向成功,爸爸,您是我的榜样,我爱您!气盛时切忌鲁莽草率之举。
4.小弟之前年轻气盛不知进退,还请各位兄长多多包涵,勿与我一般见识。
5.亘古传说,红色月亮为至阴至寒之相,兆示人间正气弱,邪气旺,怨气盛,戾气强;风云剧变,山河悲鸣;天下动荡,火光四起;故称血月!
6.在年轻气盛的贝勒载涛主持下,军谘府独断专行,各省新军统制及参谋处上层军官的任命权全部抓到了自己手中。
7.众人本以为忘剑只是少年气盛,出言挤兑费彬一句,哪想到费彬竟然真的要对后辈动手,而忘剑居然真的拔剑迎敌,真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8.前朝廷尚书,如今的长沙郡功曹恒阶看着长沙太守张羡独子张怿那少年气盛的背影,忍不住微微摇了摇头,苦笑着策马追了上去。
9.那时候的她,年轻气盛,彼时的他,青春力盛。
10.如果说《题竹》锋芒毕露,是少年气盛之作,这首《修竹篇》却蒙上了岁月的沧桑,委婉地表示即使身在山林也不改凌霄之志的抱负。
读音:qì
[qì]
(1)(名)气体:毒~|煤~|沼~。
(2)(名)特指空气:~压。
(3)(名)指自然界冷热阴晴等现象:天~|~候|~象|秋高~爽。
(4)(名)气息:没~了|上不来~。
(5)(名)味:香~|臭~。
(6)(名)人的精神状态:勇~|朝~。
(7)(名)人的作风习气:官~|娇~。
(8)(动)生气;发怒:~人。
(9)(名)欺压:再也不受资本家的~了。
(10)(动)使人生气:你别~我。
(11)(名)中医指人体内能使各器官正常地发挥机能的原动力:元~。
(12)(名)中医指某种病象:你别~我。(名)欺压
(13)(名)欺压
读音:shèng,chéng
[shèng]
[ shèng ]1. 兴旺:兴盛。繁盛。旺盛。盛世。盛衰。茂盛。全盛时期。
2. 炽烈:年轻气盛。盛怒。盛气凌人。
3. 丰富,华美:盛产。盛宴。盛装。
4. 热烈,规模大:盛大。盛况。盛典。盛举。
5. 广泛,程度深:盛传(chuán)。盛行(xíng )。盛赞。盛名。盛夏。
6. 深厚:盛意。
7. 姓。
[ chéng ]1. 把东西放进去:盛饭。
2. 容纳:盛器。小桶盛不下多少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