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
【拼音】:mèng mǔ
【注音】:ㄇㄥˋㄇㄨˇ
【结构】:孟(上下结构)母(独体结构)
【简体】:孟母
【繁体】:孟母
词语解释孟子的母亲。孟母[mèngmǔ]⒈孟子的母亲。姓仉。曾三次迁移,选择良邻;断所织之布,以激励孟子勤奋学习。旧时奉为贤母的典范。事见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
引证解释⒈孟子的母亲。姓仉。曾三次迁移,选择良邻;断所织之布,以激励孟子勤奋学习。旧时奉为贤母的典范。事见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引晋潘岳《闲居赋》:“此里仁所以为美,孟母所以三徙也。”宋苏轼《潘推官母李氏挽词》:“杯盘惯作陶家客,弦诵常叨孟母邻。”《宋史·苏易简传》:“及易简参知政事,召薛氏入禁中,赐冠帔,命坐,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上顾左右曰:‘真孟母也。’”
网络解释孟母(孟子的母亲)仉氏,生卒年不可考,孟子的母亲。战国时人,以教子有方著称。孟子三岁丧父,靠母亲教养长大成人,并成为后世儒家追慕向往的亚圣,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教子佳话。
汉语大词典孟子的母亲。姓仉。曾三次迁移,选择良邻;断所织之布,以激励孟子勤奋学习。旧时奉为贤母的典范。事见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晋潘岳《闲居赋》:“此里仁所以为美,孟母所以三徙也。”宋苏轼《潘推官母李氏挽词》:“杯盘惯作陶家客,弦诵常叨孟母邻。”《宋史·苏易简传》:“及易简参知政事,召薛氏入禁中,赐冠帔,命坐,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上顾左右曰:‘真孟母也。’”
国语辞典孟子的母亲。仉姓。曾经三次迁移其居,以激励孟子勤奋学习。后世奉为贤母的典范。孟母[mèngmǔ]⒈孟子的母亲。仉姓。曾经三次迁移其居,以激励孟子勤奋学习。后世奉为贤母的典范。
其他释义1.孟子的母亲。姓仉。曾三次迁移,选择良邻;断所织之布,以激励孟子勤奋学习。旧时奉为贤母的典范。事见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
1.祭文历数孟母对我国古代母教文化的功绩,追思亚圣孟子对中国和世界文化做出的杰出贡献。
2.若是让那些家长们要像孟母一样迁走,上海必将羞愧难当。
3.李汉秋称,目前,已开始把农历四月初二推为“中华母亲节”,倡议将重阳节叠加为“中华父亲节”。
4.我虽然不像玉树般的谢家子弟那样优秀,但你们像孟母的好邻居,我有幸能够结识交住。
5.“舐犊之念,母爱如山;懿惟孟母,克教勿耽……敬如神灵,尊若泰山;华夏儿女,母恩永瞻。
6.古往今来,信守承诺一直是人们处世待人的根本,正因为此,才会有“一言九鼎”的成语,才会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佳话,才会有“孟母不欺子”的典故。古人做到了,后人又怎能忘却?
7.曾被誉为“当代孟母”的济宁乔羽学校校长田冰,因犯挪用资金罪和抽逃注册资金罪,日前被济宁市任城区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8.古有孟母三迁,自己一迁难道迁到南曲里去?那不是带坏孩子吗?他立刻犹豫了下来,心里在算计着怎么去拒绝。
9.高雄先生虽盲,但心中透亮,与贤妻一起,欲效仿孟母三迁,以期教化激励爱子,在马厩前以“三防”。
10.在教育子女上,陈母夜纺授经与孟母三迁、郑母以荻画地,并称为我国古代贤母教子的典范。
读音:mèng
[mèng]
1. 兄弟姊妹排行最大的:孟兄。孟女(长女)。孟孙。
2. 农历四季中月份在开头的(其它两个月依次为仲、季):孟春(农历正月)。
3. 猛然不及思考,冒冒失失:孟行。孟浪。
4. 勉力:孟晋(勉力求进)。
5. 姓。
读音:mǔ
[mǔ]
(1)(名)母亲:~女|老~。
(2)(名)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女子:祖~|伯~|姑~|姨~。
(3)(形)(禽兽)雌性的(跟“公”相对的):~鸡|~牛。
(4)(形)(~儿)指一凸一凹配套的两件东西里的凹的一件。
(5)(名)有产生出其他事物的能力或作用的:工作~机|失败乃成功之~。
(6)(Mǔ)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