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叩
【拼音】:jiǔ kòu
【注音】:ㄐ一ㄡˇㄎㄡˋ
【结构】:九(独体结构)叩(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见“九叩礼”。九叩[jiǔkòu]⒈见“九叩礼”。
基础解释见“[[九叩礼]]”。
引证解释⒈见“九叩礼”。
汉语大词典见“九叩礼”。《汉语大词典》:九叩礼(九叩礼) 拼音:jiǔkòulǐ连续三次一跪三叩首的礼节。清代最庄重的大礼,用于朝拜君王。《清史稿·圣祖纪》:“壬子,祭禹陵,亲制祭文,书名,行九叩礼,制颂刊石,书额曰:‘地平天成。’”亦省作“九叩”。清陈梦雷《告都城隍文》:“僧舍孤栖,对高堂而洒泪;朝衣九叩,望北阙以销魂。”
其他释义1.见'九叩礼'。
1.既然入乡随俗,拓跋痕三人倒也老老实实的跟着众人朝祭坛三拜九叩。
2.只见那人蓬头散发,泥垢卧脸,双目聚神,衣不遮体,赤膊露腿,脏兮兮,臭烘烘,脏兮兮如烂泥附体,臭烘烘似粪土糊身,手捧残碗碎片,逢人跪行九叩大拜之礼。
3.那时我还小,只是跟着大人向祖宗牌位三跪九叩,爷爷说,这才算是寻到根儿了。
4.他看孔子又是鞠躬、又是作揖、三拜九叩心中无名之火又起。
5.普九年几经考虑,慨然长叹,三跪九叩前往雨台齐天塔,只是辱及一时;而吞不下这口气的话,却是太阳盟立刻而直接的危机。
6.有某师范学校,每逢孔诞,必强生徒回校,行拜跪礼,否则扣分,甚者留级,故学生不敢不回,但以短衣窄袖之西装,而行三跪九叩之礼节,亦可谓怪状矣。
7.朝议结束,朱常洛换上了青衮龙袍,外披孝服,对着万历皇帝灵柩三跪九叩。
8.聂风脸上先是一呆,随后现出狂喜的神色,立即跪在地上,对着张启行起了三跪九叩的大礼。
9.旌鼓礼炮声中,上千名信众代表着礼服,持香火,三跪九叩,虔诚进谒。
10.咱们玉虚门又称阐教,拜师礼节十分繁杂,虽然没在一个世界,但是这基本的三跪九叩还是要进行的。
读音:jiǔ
[jiǔ]
[ jiǔ ]
1.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2.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读音:kòu
[kòu]
(名)初生的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