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蒯
【拼音】:má kuǎi
【注音】:ㄇㄚˊㄎㄨㄞˇ
【结构】:麻(半包围结构)蒯(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左传•成公九年》:“《诗》曰:‘虽有丝、麻,无弃菅、蒯。’”后用“麻蒯”指用次等或下等衣料做的衣物。
引证解释⒈后用“麻蒯”指用次等或下等衣料做的衣物。引《左传·成公九年》:“《诗》曰:‘虽有丝、麻,无弃菅、蒯。’”《淮南子·说林训》:“有荣华者必有憔悴,有罗紈者必有麻蒯。”
网络解释麻蒯麻蒯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用次等或下等衣料做的衣物。
综合释义《左传·成公九年》:“《诗》曰:‘虽有丝、麻,无弃菅、蒯。’”后用“麻蒯”指用次等或下等衣料做的衣物。《淮南子·说林训》:“有荣华者必有憔悴,有罗紈者必有麻蒯。”麻蒯[mákuǎi]
汉语大词典《左传·成公九年》:“《诗》曰:‘虽有丝、麻,无弃菅、蒯。’”后用“麻蒯”指用次等或下等衣料做的衣物。《淮南子·说林训》:“有荣华者必有憔悴,有罗纨者必有麻蒯。”
其他释义1.《左传.成公九年》:'《诗》曰:'虽有丝﹑麻,无弃菅﹑蒯。''后用'麻蒯'指用次等或下等衣料做的衣物。
读音:má
[má]
1. 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麻布。麻衣。麻袋。麻绳。麻纺。
2. 指“芝麻”:麻酱。麻油。
3. 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脚麻了。
4. 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引申为思想不敏锐:麻痹。麻醉。麻木不仁。
5. 面部痘瘢,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麻子。
6. 带细碎斑点的:麻雀。麻蝇。
7. 喻纷乱:麻乱。麻沸。
8. 姓。
读音:kuǎi
[kuǎi]
(1)(名)蒯草;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边;茎可织席或造纸。
(2)(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