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噜
【拼音】:hū lū
【注音】:ㄏㄨㄌㄨ
【词性】:拟声词。
【结构】:呼(左右结构)噜(左右结构)
【简体】:呼噜
【繁体】:呼嚕
词语解释呼噜hūlū。(1)象声词。形容气流通过狭窄部位发出的摩擦声。(2)也说“呼喑喑”。(1)口:睡觉时因呼吸受阻发出的粗重呼吸声;鼾声。呼噜[hūlū]⒈象声词。形容气流通过狭窄部位发出的摩擦声。例转眼就把面条呼噜呼噜吃完了。英wheezy;⒉也说“呼喑喑”呼噜[hūlu]⒈口:睡觉时因呼吸受阻发出的粗重呼吸声;鼾声。例他睡觉时已不打呼噜。英snore;
基础解释象声词。形容气流通过狭窄部位发出的摩擦声2.睡觉时因呼吸受阻发出的粗重呼吸声;鼾声。
引证解释⒈亦作“呼嚕嚕”。象声词。引姚雪垠《长夜》一:“老年人的咳嗽声……和﹝孩子们﹞喝稀饭的呼噜声互相应和。”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四:“﹝朱暮堂﹞有意不理睬汤富海,只顾呼噜呼噜抽着水烟袋。”权宽浮《牧场雪莲花》:“他赶的又快又稳……招来了阵阵凉风,呼噜噜光往人怀里钻。”⒉亦作“呼嚕嚕”。鼾声。引刘白羽《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年轻人……劳碌一日,只要有个放脑袋的地方,就打起呼噜来了。”《新华文摘》1980年第7期:“一只花猫困在老人家的膝盖上快活地打着呼噜。”
汉语大词典亦作“呼噜噜”。象声词。姚雪垠《长夜》一:“老年人的咳嗽声……和﹝孩子们﹞喝稀饭的呼噜声互相应和。”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四:“﹝朱暮堂﹞有意不理睬汤富海,只顾呼噜呼噜抽着水烟袋。”权宽浮《牧场雪莲花》:“他赶的又快又稳……招来了阵阵凉风,呼噜噜光往人怀里钻。”亦作“呼噜噜”。鼾声。刘白羽《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年轻人……劳碌一日,只要有个放脑袋的地方,就打起呼噜来了。”《新华文摘》1980年第7期:“一只花猫困在老人家的膝盖上快活地打着呼噜。”
国语辞典状声词:(1)形容人在熟睡时发出的粗重呼吸声、鼾声。(2)形容大口吞咽食物的声音。呼噜[hūlū]⒈状声词:(1)形容人在熟睡时发出的粗重呼吸声、鼾声。(2)形容大口吞咽食物的声音。
辞典修订版状声词:(1)形容人在熟睡时发出的粗重呼吸声、鼾声。(2)形容大口吞咽食物的声音。
英语gruntcome a purleroinkgruntingsnoresnoringsaw wood
其他释义1.亦作'呼噜噜'。2.象声词。
1.钱钟书围城里说:打呼噜象放长线的风筝。
2.冬天,北风呼啸,呼噜呼噜。
3.晓明上课睡觉老是打呼噜,声音特别响,搞得全班同学都听不清老师在讲什么,他真是害群之马!
4.他很爱玩。喜欢被人抱和会不断的发出呼噜声。
5.还是一只可爱的虎斑猫在你大腿上打呼噜?
6.昨夜我听到他鼾声如雷,接着第二天早上,汤姆抱怨呼噜声打断了他的睡眠。
7.想念从小听大的爸爸的呼噜,排山倒海,气势雄伟。
8.他喉咙里呼噜地老响。
9.冬眠,节能降耗之利器,起于哈欠之末,始于呼噜之初,难觅于街市,常见于卧室,春不来夏不临秋不犯,仅于冬日四处窜。天冷了,愿你睡个好觉。
10.那时,我们几个孩子都听话,实在忍无可忍时,我们会派其中的一人悄悄的用手指戳他的脚底心,这时,呼噜声嘎噔停止,可惜不久声音再次响起。
读音:hū
[hū]
(1)(动)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跟‘吸’相对):~吸|~出一口气。
(2)(动)大声喊:~声|欢~|~口号|大声疾~。
(3)(动)叫;叫人来:直~其名|一~百诺|~之即来;挥之即去。
(4)(Hū)姓。
(5)象声词:北风~~地吹。
读音:lū
[lū]
〔噜苏〕(…·su)〈方〉义同“罗唆”(luō·s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