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律
【拼音】:cháng lǜ
词语解释⒈ 指诗词的一般格律。⒉ 通常的规则或法律。常律[chánglǜ]⒈指诗词的一般格律。⒉通常的规则或法律。
引证解释⒈ 指诗词的一般格律。引:宋叶适《<徐斯远文集>序》:“诗险而肆,对面崖壑,咫尺千里,操捨自命,不限常律。天下以杜甫为师,始黜唐人之学。”⒉ 通常的规则或法律。引:《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法上虽是如此,但你孝行可嘉,志气堪敬,不可以常律相拘!”⒈指诗词的一般格律。引宋叶适《<徐斯远文集>序》:“诗险而肆,对面崖壑,咫尺千里,操捨自命,不限常律。天下以杜甫为师,始黜唐人之学。”⒉通常的规则或法律。引《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法上虽是如此,但你孝行可嘉,志气堪敬,不可以常律相拘!”
网友释义常律,汉语词语,读音chánglǜ,意思是指诗词的一般格律;通常的规则或法律。
汉语大词典(1).指诗词的一般格律。宋叶适《〈徐斯远文集〉序》:“诗险而肆,对面崖壑,咫尺千里,操舍自命,不限常律。天下以杜甫为师,始黜唐人之学。”(2).通常的规则或法律。《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法上虽是如此,但你孝行可嘉,志气堪敬,不可以常律相拘!”
其他释义1.指诗词的一般格律。2.通常的规则或法律。
1.少年立志为国家,腹有诗书气自华。孔孟儒学增睿智,道德文章绽鲜花。经典深研常律己,正风劲吹到天涯。追求高雅陶情操,仁爱精神最可嘉!
2.多读书,勤学习,长见识,明事理;对国学,要领悟,好经典,常诵记;涉猎面,应广泛,读天文,阅地理;少应酬,常律己,书香中,增才气!
3.修身心,做善事,养厚德,不缺德;尊老人,爱儿童,常律己,结志友;讲诚信,做实事,求上进,思进取;常学习,常锻炼,平常心,常行善。
4.礼貌之花处处开,文明短信人人爱;尊老爱幼美名扬,勤俭自强众人夸;自控言行常律己,日读经典可修身;中华礼仪传四方,和谐社会充满爱。
5.颂经典,颂美学,中华精髓颂千秋;传真情,传友爱,中华文明传万代;常修身,常律己,中华儿女常记牢;促革新,促发展,中华和谐促辉煌!
6.唐代法典明文规定,军中号令不受法典约束,“各随临时处断,故不拘常律”。
7.认识这个常律,(自然发展规律)就会分析(明)事物,不认识这个常律,而去妄作胡为,这是很危险的。
8.修身心,做善事,养厚德,不缺德;尊老人,爱儿童,常律己,结志友;讲诚信,做实事,求上进,思进取;常学习,常锻炼,平常心,常行善。https://www.chazidian.com/zj-58152/查字典造句
9.唐代法典明文规定,军中号令不受法典约束,“各随临时处断,故不拘常律”。(https://www。chazidian。com/zj-58152/造句网)
读音:cháng
[cháng]
(1)(形)一般;普通;平常:~识|~态。
(2)(形)不变的;经常:~数|冬夏~青。
(3)(副)时常;常常:~来|~往。
(4)姓。
读音:lǜ
[lǜ]
(1)(名)法律;规则:定~|规~|纪~。
(2)(名)我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乐音分为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
(3)(名)旧诗的一种体裁:五~|七~。
(4)(动)〈书〉约束:~己甚严。
(5)(Lǜ)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