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歌词
【拼音】:tài píng gē cí
【注音】:ㄊㄞˋㄆ一ㄥˊㄍㄜㄘˊ
【简体】:太平歌词
【繁体】:太平歌詞
词语解释即落子。太平歌词[tàipínggēcí]⒈即落子。
基础解释是一种从属于相声的曲艺形式,约形成于清代初叶,从北京的民间小曲演变而来,在京、津、冀广为流传。
引证解释⒈即落子。参见“落子”。引清张焘《津门杂记·唱落子》:“北方之唱莲花落者,谓之落子。即如南方之花鼓戏也。係妙龄女子登场度曲。虽於妓女外别树一帜,然名异实同……前经当道出示禁止,稍知歛跡,乃邇来復有作者,改名为太平歌词云。”
网络解释太平歌词太平歌词是一种从属于相声的曲艺形式,约形成于清代初叶,从北京的民间小曲演变而来,在京、津、冀广为流传。
综合释义即落子。清张焘《津门杂记·唱落子》:“北方之唱莲花落者,谓之落子。即如南方之花鼓戏也。係妙龄女子登场度曲。虽於妓女外别树一帜,然名异实同……前经当道出示禁止,稍知歛跡,乃邇来復有作者,改名为太平歌词云。”参见“落子”。
汉语大词典即落子。清张焘《津门杂记·唱落子》:“北方之唱莲花落者,谓之落子。即如南方之花鼓戏也。系妙龄女子登场度曲。虽于妓女外别树一帜,然名异实同……前经当道出示禁止,稍知歛迹,乃迩来复有作者,改名为太平歌词云。”参见“落子”。
国语辞典一种流行于北方的说唱。参见「落子」条。太平歌词[tàipínggēcí]⒈一种流行于北方的说唱。参见「落子」条。引清·张焘《津门杂记·卷下·唱落子》:「北方之唱莲花落者,谓之落子。即如南方之花鼓戏也。……前经当道出示禁止,稍知敛迹,乃迩来复有作者,改名为太平歌词云。」
辞典修订版一种流行于北方的说唱。参见「落子」条。清.张焘《津门杂记.卷下.唱落子》:「北方之唱莲花落者,谓之落子。即如南方之花鼓戏也。……前经当道出示禁止,稍知敛迹,乃迩来复有作者,改名为太平歌词云。」
其他释义1.即落子。
1.在当时,戏法儿、快板儿、太平歌词都广为盛行,与此同时,在东兴市场里还活跃着武行、摔跤等表演团体。
2.快板儿、太平歌词都广为盛行,与此同时,在东兴市场里还活跃着武行、摔跤等表演团体。
3.相声演员,1985年出生于河南濮阳市南乐县,14岁就“北漂”,2004年跟随郭德纲老师学习,主攻相声、太平歌词、竹板书。
4.其中,首次将评书、快书、快板和太平歌词汇聚一堂的“笑的传奇三书专场”将于10月4日晚在中国大戏院隆重上演,届时,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同堂,阵容庞大。
5.岳云鹏,1985年4月15日出生,濮阳市南乐县人,2004年跟随郭德纲学习相声、太平歌词、竹板书。【查字典造句www.chazidian.com/zj-85166/】
读音:tài
[tài]
(1)(形)高;大:~湖|~庙。
(2)(形)极;最:~阳。
(3)(形)身份最高或辈份更高的:~师。
(4)(副)表示程度过分:汤~热;烫嘴。
(5)(副)表示程度极高用于赞叹:这方案~好了。
(6)(副)很;用于否定:不~好。
(7)(Tài)姓。
读音:píng
[píng]
(1)(形)表面没有高低凹凸;不倾斜:~坦|~板|路很~。
(2)(动)使平:~了三亩地。
(3)(动)跟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槽|~列|~局。
(4)(形)平均;公平:~分|持~之论。
(5)(形)安定:风~浪静|心~气和。
(6)(动)武力镇压;平定:~叛|~乱。
(7)(动)抑止(怒气):你~~气。
(8)(形)经常的;普通的:~时|~淡。
(9)(名)平声:~仄|~上去入。(Pínɡ)姓。
读音:gē
[gē]
(1)(名)歌曲:民~|山~儿|唱一个~儿。
(2)(动)唱:~者|高~一曲。
读音:cí
[cí]
(1)(名)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能自由运用的单位:~语。
(2)(名)说话或诗歌、戏剧、文章中的语句:歌~。
(3)(名)一种长短句押韵的诗体;由五、七言诗和民歌发展而成。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