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策
【拼音】:shàn cè
【注音】:ㄕㄢˋㄘㄜˋ
【结构】:善(上下结构)策(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好办法。善策[shàncè]⒈好办法。
引证解释⒈好办法。引《东观汉记·吴良传》:“东平王苍辟为西曹掾,数諫苍,多善策。”清林则徐《札发编查保甲告示条款转发衿耆查照办理》:“须知章程一定,即当永远奉行,与其貽悔将来,不如先筹善策。”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朝廷如果派使官去慰问金城公主(七〇九年嫁到吐蕃),和赞普当面结和约,使他称臣息兵,不是对待邻国的善策么。”
网络解释善策善策,汉语词汇。
释义即好主意,好办法。
综合释义好办法。《东观汉记·吴良传》:“东平王苍辟为西曹掾,数諫苍,多善策。”清林则徐《札发编查保甲告示条款转发衿耆查照办理》:“须知章程一定,即当永远奉行,与其貽悔将来,不如先筹善策。”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朝廷如果派使官去慰问金城公主(七○九年嫁到吐蕃),和赞普当面结和约,使他称臣息兵,不是对待邻国的善策么。”
汉语大词典好办法。《东观汉记·吴良传》:“东平王苍辟为西曹掾,数谏苍,多善策。”清林则徐《札发编查保甲告示条款转发衿耆查照办理》:“须知章程一定,即当永远奉行,与其贻悔将来,不如先筹善策。”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朝廷如果派使官去慰问金城公主(七○九年嫁到吐蕃),和赞普当面结和约,使他称臣息兵,不是对待邻国的善策么。”
其他释义1.好办法。
1.濒危临难之际,皆慌惧棼乱,束手无措,安有扶危翼倾之善策哉?惟钜子之马首是瞻,愿遵从钜子之弘猷善谞,以应付我墨门遭遇之劫难也。
2.充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广纳善策,有利于集思广益,避免决策失误,增强决策科学性,也有利于形成广泛共识,使正确的决策能够顺利得到贯彻实施。
3.近日赤军又复节节进攻,东北兵力财力两俱困乏,危险不可名状,良夙夜彷徨,苦无善策。
4.自“同心同行建金水”活动开展以来,金水区委统战部坚持同心引领,广开言路、广纳善言、广求善举、广谋善策,为推动发展建立智库。
5.洪武中令军士七分屯田,三分守城,最为善策。
6.有十七国达官赴会共议弭兵善策,其成效颇为昭著。
7.周继涵顿时陷入了冥思苦想之中,翻来翻去地,他仍然没有想出一个善策来。
8.建立食品安全专家库,有利于广开言路、广纳善策,发挥好专家的“智囊”作用,有利于避免决策失误,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9.初,中朝闻警,兵部尚书王永光大集廷臣议战守,无善策。
10.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发扬民主、广开言路、广纳善策不失为一个好的尝试。
读音:shàn
[shàn]
(1)(形)善良;慈善:~举|~事。
(2)(形)善行;善事:行~。
(3)(形)良好:~策|~本。
(4)(形)友好;和好:友~|亲~。
(5)(形)熟悉:面~。
(6)(形)办好;弄好:~后|~始~终。
(7)(形)擅长;长于:多谋~断。
(8)(形)好好地:~自保重。
(9)(形)容易;易于。
读音:cè
[cè]
(1)(名)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简~。
(2)(名)古代考试文件;多就政治和经济问题发问;应试者对答:对~|~问。
(3)(名)我国曾经用过的计算工具;跟‘筹’相似。参看‘筹’。
(4)(名)计谋;办法:上~|献~。
(5)(名)姓。
(6)(名)古代赶马用的棍子。
(7)(动)用策赶马:鞭~|~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