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斁剗浇
【拼音】:gé yì chǎn jiāo
词语解释谓革除败坏的风尚。唐王履贞《辟雍赋》:“革斁剗浇,何莫由之而克著。化人成俗,靡不因兹而允臧。”
基础解释谓革除败坏的风尚。
读音:gé,jí
[gé]
[ gé ]1.去了毛经过加工的兽皮:皮革。革履(皮鞋)。革囊。
2.改变:革新。革命。改革。变革。
3.取消,除掉:革除。革职。革故鼎新(去除旧的,建立新的)。
4.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如鼓等。
5.姓。
[ jí ]1.(病)危急
读音:yì,dù
[yì]
[ yì ]1. 解除。
2. 厌倦;懈怠;厌弃:“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3. 盛大的样子:“庸鼓有斁,万舞有奕。”
4. 终止。
[ dù ]1. 败坏:“耗斁下土,宁丁我躬。”
读音:chǎn,chàn
[chǎn]
[ chǎn ]1.同“鏟”。削除。
2.同“鏟”。農具名。鏟子。
3.滅除;廢除。
4.只;光著。
5.却;反而。
6.無端;平白。
7.同“棧”。
[ chàn ]“刬”的繁體字。一槪;全部。見“一刬”。
读音:jiāo
[jiāo]
(1)(动)让水或别的液体落在物体上(本义):~水|大雨~得全身都湿透了。
(2)(动)灌溉:车水~地。
(3)(动)浇灌:~铸|~铅字|~版。
(4)(形)〈书〉刻薄:~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