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遗策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遗策

遗策

【拼音】:yí cè

【注音】:一ˊㄘㄜˋ

【结构】:遗(半包围结构)策(上下结构)

【简体】:遗策

【繁体】:遺策

解释

词语解释1.亦作'遗策'。亦作'遗策'。2.失策;失算。3.指前人遗留下来的策略计划。4.指古代的典籍。

基础解释亦作/'遗策/'。亦作/'遗策/'。失策;失算。指前人遗留下来的策略计划。指古代的典籍。

引证解释⒈亦作“遗筴”。亦作“遗筞”。⒉失策;失算。引《庄子·外物》:“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筴。”成玄英疏:“筭计前后钻之凡经七十二,筭计吉凶曾不失中。”《吕氏春秋·贵当》:“荆有善相人者,所言无遗策。”高诱注:“遗,犹失也。”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虏青犊之兵,甚有秘计;烧乌巢之米,本无遗策。”《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元年》:“向善商财,计算无遗策。”⒊指前人遗留下来的策略计划。引汉贾谊《过秦论上》:“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王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元杨维桢《易水歌》:“沧海君犹祖遗筴,孰与千金买方士。”元杨载《东山诗为叶子实赋》:“轩冕有遗筞,高举谢世纷。悠悠阻林莽,长与麋鹿群。”清顾炎武《自大同至西口》诗之二:“武灵遗策在,犹可制秦人。”⒋指古代的典籍。引《后汉书·班固传下》:“故夫显定三才昭登之绩,匪尧不兴;铺闻遗策在下之训,匪汉不弘。”李贤注:“遗策,尧之餘策,谓《尧典》也。”

网络解释遗策遗策亦作“遗筴”、“遗筞”,

综合释义亦作“遗筴”。亦作“遗筞”。失策;失算。《庄子·外物》:“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筴。”成玄英疏:“筭计前后钻之凡经七十二,筭计吉凶曾不失中。”《吕氏春秋·贵当》:“荆有善相人者,所言无遗策。”高诱注:“遗,犹失也。”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虏青犊之兵,甚有秘计;烧乌巢之米,本无遗策。”《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元年》:“向善商财,计算无遗策。”指前人遗留下来的策略计划。汉贾谊《过秦论上》:“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王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元杨维桢《易水歌》:“沧海君犹祖遗筴,孰与千金买方士。”元杨载《东山诗为叶子实赋》:“轩冕有遗筞,高举谢世纷。悠悠阻林莽,长与麋鹿群。”清顾炎武《自大同至西口》诗之二:“武灵遗策在,犹可制秦人。”指古代的典籍。《后汉书·班固传下》:“故夫显定三才昭登之绩,匪尧不兴;铺闻遗策在下之训,匪汉不弘。”李贤注:“遗策,尧之餘策,谓《尧典》也。”遗策[yícè]失策。《汉书.卷五一.枚乘传》:「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前人所遗留的计划。《文选.贾谊.过秦论》:「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

汉语大词典亦作“遗筴”。亦作“遗策”。(1).失策;失算。《庄子·外物》:“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筴。”成玄英疏:“算计前后钻之凡经七十二,算计吉凶曾不失中。”《吕氏春秋·贵当》:“荆有善相人者,所言无遗策。”高诱注:“遗,犹失也。”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虏青犊之兵,甚有秘计;烧乌巢之米,本无遗策。”《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元年》:“向善商财,计算无遗策。”(2).指前人遗留下来的策略计划。汉贾谊《过秦论上》:“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王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元杨维桢《易水歌》:“沧海君犹祖遗筴,孰与千金买方士。”元杨载《东山诗为叶子实赋》:“轩冕有遗策,高举谢世纷。悠悠阻林莽,长与麋鹿群。”清顾炎武《自大同至西口》诗之二:“武灵遗策在,犹可制秦人。”(3).指古代的典籍。《后汉书·班固传下》:“故夫显定三才昭登之绩,匪尧不兴;铺闻遗策在下之训,匪汉不弘。”李贤注:“遗策,尧之馀策,谓《尧典》也。”

国语辞典失策。

辞典修订版失策。《汉书.卷五一.枚乘传》:「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前人所遗留的计划。《文选.贾谊.过秦论》:「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

遗策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遗筞 遗筴

遗策造句更多 >>

1.他们的命运相互交结,谁又能抓住草蛇灰线,直溯秘密的源头;谁又能算无遗策,参破本心所求。

2.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张良,留侯。

3.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4.先后辅佐数主,皆能全身而退,阴谋诡辩算无遗策,兼有良、平之奇。

5.——急如星火、力敌千钧、望穿秋水、算无遗策、百毒不侵……一千零一种异能轮番上演,各种梦幻级装备强力辅助,掀起一阵全异能狂潮!

6.聚马援殿前之米,推张华局上之枰,帷幄运筹,自谓谋无遗策

7.主人公自有熊而出,文王山上炼元神,吞月涧里得神通,拜仓颉,见伶伦,收穷奇,扶摇而上掌古蜀,算无遗策悉炎黄,周旋于五帝三皇间,杀出一条浩浩荡荡成圣路。

8.觉得算无遗策了,得意扬扬地密会胡宗南、俞济时,商定湖上得手后,立即趁机以谋反罪名,对特勤旅各部进行重兵剿灭。

9.人算不如天算,高元才纵然是算无遗策,只怕也想不到公则先生适逢其会吧!

10.精于算计之人,周之吕望,汉之张良,虽都是大智之人,但也不能说他们算无遗策

字义分解

读音:yí,wèi

[yí]

[ yí ]

1.遗失。

2.遗失的东西:路不拾~。

3.遗漏:~忘。补~。

4.留下:~迹。~憾。不~余力。

5.专指死人留下的:~容。~嘱。~著。

6.排泄大小便或精液(多指不自主的):~矢。~尿。~精。

[ wèi ]

赠与;送给:~之千金。

读音:cè

[cè]

(1)(名)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简~。

(2)(名)古代考试文件;多就政治和经济问题发问;应试者对答:对~|~问。

(3)(名)我国曾经用过的计算工具;跟‘筹’相似。参看‘筹’。

(4)(名)计谋;办法:上~|献~。

(5)(名)姓。

(6)(名)古代赶马用的棍子。

(7)(动)用策赶马:鞭~|~马前进。

遗策相关成语

遗策相关词语

关于遗策的诗词更多 >>

上一个:要策

下一个:印策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