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洲曲
【拼音】:sān zhōu qǔ
【注音】:ㄙㄢㄓㄡㄑㄨˇ
【结构】:三(独体结构)洲(左右结构)曲(独体结构)
词语解释即《三洲歌》。三洲曲[sānzhōuqǔ]⒈即《三洲歌》。
基础解释乐府西曲歌名,流行在巴陵地区。
引证解释⒈即《三洲歌》。参见“三洲”。引南朝梁萧统《咏弹筝人》诗:“还作《三洲曲》,谁念九原泉。”
网络解释三洲曲三洲曲是汉语词汇,即《三洲歌》。
综合释义即《三洲歌》。南朝梁萧统《咏弹筝人》诗:“还作《三洲曲》,谁念九原泉。”参见“三洲”。三洲曲[sānzhōuqǔ]一名《三洲曲》,乐府西曲歌名,流行在巴陵地区。三洲,当指巴陵三江口的三个小洲。《旧唐书·音乐志二》:“《三洲》,商人歌也。商人数行巴陵三江之间,因作此歌。
汉语大词典即《三洲歌》。南朝梁萧统《咏弹筝人》诗:“还作《三洲曲》,谁念九原泉。”参见“三洲”。《汉语大词典》:三洲 拼音:sānzhōu(1).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明高启《次韵酬张院长见贻太湖中秋玩月之作》:“若上洞庭看玉镜,两山应是胜三洲。”(2).歌曲名。《旧唐书·音乐志二》:“《三洲》,商人歌也。商人数行巴陵三江之间,因作此歌。”参见“三洲歌”。
其他释义1.即《三洲歌》。
读音:sān
[sān]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读音:zhōu
[zhōu]
(1)(名)一块大陆和附近岛屿的总称:北美~|大洋~|非~|南美~|南极~|欧~|亚~。
(2)(名)河流中由沙石、泥土淤积而成的陆地:沙~。
读音:qū,qǔ
[qǔ]
[ qū ]1. 弯转,与“直”相对:弯曲。曲折(zhé)。曲笔(①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②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曲肱而枕。曲尽其妙。
2. 不公正,不合理:曲说。曲解(jiě)。委曲求全。
3. 弯曲的地方:河曲。
4. 偏僻的地方:乡曲。
5. 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醇的东西:酒曲。曲霉。
6. 姓。
[ qǔ ]1. 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曲艺。曲话。
2. 歌的乐调:曲调(diào)。曲谱。异曲同工。曲高和(hè)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