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而起
【拼音】:pāi àn ér qǐ
【注音】:ㄆㄞㄢˋㄦˊㄑ一ˇ
【词性】:成语。
【简体】:拍案而起
【繁体】:拍案而起
词语解释拍案而起pāi’àn’érqǐ。(1)拍着桌子猛然起立。形容极为愤怒。
基础解释案:桌子。一拍桌子猛然站起。形容愤怒到极点。
网友释义拍案而起,汉语成语,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6回,形容非常愤慨。
汉语大词典拍着桌子猛然起立。形容极为愤怒。例如:芈氏大怒,拍案而起。——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国语辞典一拍桌子猛然站起,形容愤慨之极,如:「人质被撕票的消息传来,大家都拍案而起。」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一拍桌子猛然站起,形容愤慨之极,如:人质被撕票的消息传来,大家都拍案而起。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六回:“半氏大怒;拍案而起。”
其他释义案:桌子。一拍桌子猛地站起来。形容非常愤慨。
1.面对反派的屠杀,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
2.听到汪精卫汉奸的卖国行径,他怒不可遏,拍案而起。
3.听完这番话,他激动地拍案而起。
4.听到领导的这一决定,他怒不可遏,拍案而起。
5.一薰一莸,他拍案而起,拂袖而去。
6.譬如,某甲一向十分廉洁,某乙却无中生有地批评道:"你今后不要偷公家的东西!"显然,某甲拍案而起已属在所难免了。
7.我大惊,以为他恶俗,拍案而起,绝裾而去。
8.这老算命的最喜欢打趣他,要放在以前,李昊天定然耐不住性子,不说大喝一声拍案而起,最起码也会怒目而视。
9.对宗楚客这种误国害民之举,燕钦融拍案而起,当朝要上本弹劾,而刚才还义愤填膺的别驾却赶忙拦住了他,告诉他千万不可意气用事。
10.你有没有过不顾别人对你生气而为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拍案而起?要是没有过的话,你认为自己是不是有足够的勇气去做呢?
读音:pāi
[pāi]
(1)(动)用手掌拍打:~打|~手。
(2)(动)浪涛冲击:惊涛~岸。
(3)(名)(~子、~儿)拍打东西的用具:蝇~儿。
(4)(名)(~子)音乐中;计算音乐历时长短的单位:合~|节~。
(5)(动)拍摄。
(6)(动)发(电报)等。
(7)(动)〈口〉拍马屁:溜须~马。
读音:àn
[àn]
(1)(名)(~子)狭长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板|~秤。
(2)(名)(~子)案件:~子。
(3)(名)案卷;记录:~卷|病~|档~。
(4)(名)提出计划、办法或其他建议的文件:方~|提~。
(5)(名)同“按”。
读音:ér
[ér]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读音:qǐ
[qǐ]
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起床。起立。起居。起夜。
2. 离开原来的位置:起身。起运。起跑。
3. 开始:起始。起码(最低限度,最低的)。起步。起初。起讫。起源。
4. 拔出,取出:起锚。起获。
5. 领取(凭证):起护照。
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起伏。起劲。起色。
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起风。起腻。起敬。起疑。起义。起诉。
8. 长出:起痱子。
9. 拟定:起草。
10. 建造,建立:起房子。白手起家。
11. 群,组,批:一起(一块儿)。
12. 量词,指件,宗:一起案件。
13. 自,从:起小儿就淘气。
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起。掀起。兴(
)起。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起来。
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起。经得起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