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东隅
【拼音】:shī zhī dōng yú
【注音】:ㄕㄓㄉㄨㄥㄩˊ
【词性】:成语。
【繁体】:失之東隅
词语解释意思是为时不晚。⒈东隅:日出的地方。比喻这个时候遭到损失或失败。成语解释失之东隅
综合释义意思是为时不晚。但是~,还可以收之桑榆,亡羊补牢,还未为晚。◎孙中山《党员不可存心做官发财》
网友释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释义: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补偿,比喻为时不晚解释东隅:日出东方,故以东隅指早晨。也指东方。桑榆:傍晚日影落在桑榆树梢,指黄昏·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后喻在某一面有所失败,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常用此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汉刘秀即位为光武帝后,派大将冯异率军西征,敉平赤眉军。赤眉佯败,在回溪之地大破冯军。冯异败回营寨后,重召散兵,复使人混入赤眉,然后内外夹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后,汉光武帝刘秀下诏奖之,谓冯异初虽在回溪失利,但终能在渑池获胜。可谓在此先有所失,后在彼终有所得,当论功行赏,以表战功。用法偏正式;作分句;常与“收之桑榆”连用示例孙中山《党员不可存心做官发财》:“但是~,还可以收之桑榆,亡羊补牢,还未为晚。”近义词有得有失、塞翁失马反义词得不偿失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其他释义东隅:日出的地方。比喻这个时候遭到损失或失败。
1.企业遇到外贸出口不甚景气的情况,就该迅速转变产型,开发新产品,不这样做就会失之东隅。
2.殿下,此番定下之计已不能行,但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此番我们也不是劳而无功。
3.事先败而后成,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事将成而终止,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4.租界的文化语境,对于左翼文学现象来说,是一种“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历史安排。
5.他虽然赛场失利,但在大赛中积累了临阵经验,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欧阳克也没想到,原本是奔着的藏匿消息。
7.古人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就是这个道理。
8.就这样,在近乎疯狂的练习中,他莫名其妙的学会了心意技,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9.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0.芸娘只是一个人暗自垂泪,有道是得之桑榆,失之东隅,人间悲悲喜喜,莫不如此。
读音:shī
[shī]
(1)(动)失掉;丢掉:丧~。
(2)(动)没有把握住:~手|~足。
(3)(动)找不着:迷~方向。
(4)(动)没有达到目的:~意。
(5)(动)改变(常态):~声。
(6)(动)违背;背弃:~信|~约。
(7)(动)错误;过失:~误。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dōng
[dōng]
(1)(名)方向名;指日出的一边:~方。
(2)(名)主人;请客的人:房~。
(3)(名)姓。
读音:yú
[yú]
(1)(名)角落:墙~|城~|向~|一~之地|负~顽抗。
(2)(名)靠边沿的地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