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贝
【拼音】:tóng bèi
【注音】:ㄊㄨㄥˊㄅㄟˋ
【结构】:铜(左右结构)贝(独体结构)
【繁体】:銅貝
词语解释中国古代的一种铜质货币。铜贝[tóngbèi]⒈中国古代的一种铜质货币。起于西周。流通于战国时期楚国的蚁鼻钱,可能是它的一种高级形态。
引证解释⒈中国古代的一种铜质货币。起于西周。流通于战国时期楚国的蚁鼻钱,可能是它的一种高级形态。引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三节:“古代的原始货币是用介类的,我国货币的历史是由真贝而珧贝而铜贝(所谓蚁鼻钱),而成为以后的铅刀、铁钱等。”
网络解释铜贝铜贝是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商周时期贝币的种类有海贝、石贝、骨贝、铜贝和包金铜贝。目前考古发现主要有无文铜贝、保德铜贝、包金铜贝、蚁鼻钱等几种。商晚期发达的青铜冶炼业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交易活动的增加,此时广泛流通的贝币由于来源的不稳定而使交易不便,人们便寻找更适宜的货币材料,青铜铸币应运而生。由于其外形很像作为货币的贝币,因此人们大都将其称为铜贝。
汉语大词典中国古代的一种铜质货币。起于西周。流通于战国时期楚国的蚁鼻钱,可能是它的一种高级形态。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三节:“古代的原始货币是用介类的,我国货币的历史是由真贝而珧贝而铜贝(所谓蚁鼻钱),而成为以后的铅刀、铁钱等。”
其他释义1.中国古代的一种铜质货币。起于西周。流通于战国时期楚国的蚁鼻钱﹐可能是它的一种高级形态。
读音:tóng
[tóng]
(名)金属元素;铜的元素是工业的重要原料。
读音:bèi
[bèi]
(1)(名)软体动物的统称。水产上指有介壳的软体动物。如蚌、鲍鱼等。
(2)(名)古代用贝壳做的货币。
(3)(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