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庸
【拼音】:mín yōng
【注音】:ㄇ一ㄣˊㄩㄥ
【结构】:民(独体结构)庸(半包围结构)
词语解释犹民功。民庸[mínyōng]⒈犹民功。
引证解释⒈犹民功。参见“民功”。引清侯方域《豫省试策三》:“陟明之典,劝民庸也,则一岁而三迁未为过也。”
综合释义犹民功。清侯方域《豫省试策三》:“陟明之典,劝民庸也,则一岁而三迁未为过也。”参见“民功”。
汉语大词典犹民功。清侯方域《豫省试策三》:“陟明之典,劝民庸也,则一岁而三迁未为过也。”参见“民功”。《汉语大词典》:民功 拼音:míngōng(1).治民有劳绩。《周礼·夏官·司勋》:“王功曰勋,国功曰功,民功曰庸。”郑玄注:“辅成王业,若周公;保全国家,若伊尹;法施于民,若后稷。”(2).百姓的职事。多指务农之事。《国语·越语下》:“四封之内,百姓之事,时节三乐,不乱民功,不逆天时。”韦昭注:“从事有业,故功不乱。”
其他释义1.犹民功。
读音:mín
[mín]
(1)(名)人民:~办|~变|~兵|吊~代罪|劳~伤财|全~皆兵。
(2)(名)某族的人:藏~|回~。
(3)(名)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农~|渔~|牧~。
(4)(名)民间:~歌|~谣。
(5)(名)非军人;非军事的:军~团结|拥政爱~。
读音:yōng
[yōng]
(1)(形)平凡;不高明:~才|~医|~凡|附~|昏~|平~。
(2)(形)(动)用(用于否定式):无~细述|无~讳言|无~赘述。
(3)(形)(助)疑问词;表示反问;岂:~有济乎|~可弃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