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无消息
【拼音】:yǎo wú xiāo xī
【简体】:杳无消息
【繁体】:杳無消息
词语解释⒈ 同“杳无音信”。杳无消息[yǎowúxiāoxī]⒈同“杳无音信”。
引证解释⒈ 同“杳无音信”。引:宋孙光宪《浣溪沙》词之五:“早是销魂残烛影,更愁闻着品絃声。杳无消息若为情。”《廿载繁华梦》第一回:“难道两封书总失落了不成?一连又候了两天,都是杳无消息。”鲁迅《故事新编·铸剑》:“我四处打听,也杳无消息。”⒈同“杳无音信”。引宋孙光宪《浣溪沙》词之五:“早是销魂残烛影,更愁闻着品絃声。杳无消息若为情。”《廿载繁华梦》第一回:“难道两封书总失落了不成?一连又候了两天,都是杳无消息。”鲁迅《故事新编·铸剑》:“我四处打听,也杳无消息。”
综合释义杳:无影无踪。没有一点儿音信。我四处打听,也~。◎鲁迅《故事新编·铸剑》
网友释义杳无消息(yǎowúxiāoxī):没有一点儿音信。出自明·沈德符《野获编》。
汉语大词典同“杳无音信”。宋孙光宪《浣溪沙》词之五:“早是销魂残烛影,更愁闻着品弦声。杳无消息若为情。”《廿载繁华梦》第一回:“难道两封书总失落了不成?一连又候了两天,都是杳无消息。”鲁迅《故事新编·铸剑》:“我四处打听,也杳无消息。”
国语辞典⒈ 没有任何音讯、消息。引:《文明小史·第四一回》:「岂知一等等了一个多月,仍然杳无消息。」近石沉大海杳如黄鹤杳无消息[yǎowúxiāoxí]⒈没有任何音讯、消息。引《文明小史·第四一回》:「岂知一等等了一个多月,仍然杳无消息。」近石沉大海杳如黄鹤成语解释杳无消息
辞典修订版没有任何音讯、消息。《文明小史.第四一回》:「岂知一等等了一个多月,仍然杳无消息。」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没有任何音讯、消息。文明小史˙第四十一回:岂知一等等了一个多月,仍然杳无消息。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微闻有浮海行者;踪迹可疑。乃南至闽广近海诸地;无不遍历;杳无消息。”
其他释义杳:无影无踪。没有一点儿音信。
1.李定国强攻肇庆不果,原寄希望的郑成功等军又杳无消息,他审时度势,决定主动撤回广西。
2.十年浩劫,致使他们夫妻分离,从此杳无消息。
3.季某答允半年内还给何小姐,季,梅毒的传染途径某拿钱后就杳无消息。
4.但是显然事情起了变化,催命的劫匪们一直没再露面,胖墩也是杳无消息。
5.瑞茜卡,曾与我在飞往北海道的航班上有过短暂接触,最后消失在枫割寺下的神秘空间里,至今杳无消息。
6.十年杳无消息,一见就是这般境况,他的心被狠狠噬咬了一下!他“嗖”。
7.一日,仲殷设宴,以药酒灌之,击杀千里而至雁荡,打落悬崖,自此绝于人世,杳无消息,天剑山庄亦日趋没落。
8.二郎跋山涉水,自秋徂冬,从冬及春,杳无消息。
9.虽然临近春节了,但是周正玲的心情却一点也好不起来,一个是冯楠依旧杳无消息,而她从家乡带回来的远方堂妹周沚玲也不让她省心。
10.转眼间又是二年,超久待朝命,杳无消息。
读音:yǎo
[yǎo]
(形)昏暗;远得不见踪影:~然|~无音信|~无踪迹。
读音:wú,mó
[wú]
[ wú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 mó ]南无,也作“南谟”。佛教用语,常用于佛、菩萨名或经书题名之前,表示对佛和佛法的尊敬,含“归敬”、“敬礼”的意思。如:南无阿弥陀佛。
读音:xiāo
[xiāo]
(1)(动)消失:烟~云散|冰~瓦解。
(2)(动)使消失;消除:~毒|~炎|~肿。
(3)(动)度过时间;消遣:~夜|~夏。
(4)(动)〈方〉需要(前面常带“不、只、何”等):不~说|何~三天。
读音:xī
[xī]
(1)(名)呼吸时进出的气:晕~|气~。
(2)(名)消息。
(3)(动)停止;安息;屏息。
(4)(动)休息。
(5)(名)滋生;繁殖。
(6)(名)利钱;利息。
(7)(名)〈书〉指子女。
(8)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