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文
【拼音】:shū wén
【注音】:ㄕㄨㄨㄣˊ
【结构】:书(独体结构)文(独体结构)
【繁体】:書文
词语解释文书。文字。撰文并书写。书籍。书文[shūwén]⒈文书。文字。撰文并书写。书籍。
引证解释⒈文书。引《后汉书·刘玄传》:“汉起,驱轻黠乌合之众,不当天下万分之一,而旌旃之所撝及,书文之所通被,莫不折戈顿顙,争受职命。”南朝齐谢超宗《嘉胙乐》:“声正涵月轨,书文腾日迹。”⒉文字。引唐太宗《正日临朝》诗:“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唐韩愈《喜雪》诗:“阵势鱼丽远,书文鸟篆奇。”宋曾巩《贺克伏交阯表》:“鬯声教於四方,壹书文於万国。”⒊书籍。引《天雨花》第三回:“我等进场来考试,命你在寓读书文。”⒋撰文并书写。引清《碑版文广例·碑载书撰人姓名例》:“《西狭颂》则兼著之,曰仇靖书文。书文云者,挥翰遣辞,一人为之也。此后人结衔某撰某书或某撰并书,例所自起。”
网络解释书文书文,名词,也称文书,出自《后汉书·刘玄传》,一般指文字、书籍。
综合释义文书。《后汉书·刘玄传》:“汉起,驱轻黠乌合之众,不当天下万分之一,而旌旃之所撝及,书文之所通被,莫不折戈顿顙,争受职命。”南朝齐谢超宗《嘉胙乐》:“声正涵月轨,书文腾日迹。”文字。唐太宗《正日临朝》诗:“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唐韩愈《喜雪》诗:“阵势鱼丽远,书文鸟篆奇。”宋曾巩《贺克伏交阯表》:“鬯声教於四方,壹书文於万国。”书籍。《天雨花》第三回:“我等进场来考试,命你在寓读书文。”撰文并书写。清《碑版文广例·碑载书撰人姓名例》:“《西狭颂》则兼著之,曰仇靖书文。书文云者,挥翰遣辞,一人为之也。此后人结衔某撰某书或某撰并书,例所自起。”书文[shūwén]
汉语大词典(1).文书。《后汉书·刘玄传》:“汉起,驱轻黠乌合之众,不当天下万分之一,而旌旃之所撝及,书文之所通被,莫不折戈顿颡,争受职命。”南朝齐谢超宗《嘉胙乐》:“声正涵月轨,书文腾日迹。”(2).文字。唐太宗《正日临朝》诗:“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唐韩愈《喜雪》诗:“阵势鱼丽远,书文鸟篆奇。”宋曾巩《贺克伏交阯表》:“鬯声教于四方,壹书文于万国。”(3).书籍。《天雨花》第三回:“我等进场来考试,命你在寓读书文。”(4).撰文并书写。清《碑版文广例·碑载书撰人姓名例》:“《西狭颂》则兼著之,曰仇靖书文。书文云者,挥翰遣辞,一人为之也。此后人结衔某撰某书或某撰并书,例所自起。”
其他释义1.文书。2.文字。3.书籍。4.撰文并书写。
1.我们年轻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我们是新时代接班人,朝气蓬勃活力四溢,我们是祖国的建设大军,饱读诗书文韬武略。国际青年节:愿你尽展英豪为国立业。
2.此书文风朴实无华,但部分内容诘屈聱牙,以致两千来年,很少有人问津。
3.老夫姓项,名昌龙,便是这把神椅的创造者,自幼饱读诗书文江学海,三岁习武弄墨,八岁独闯江湖,十五岁闭关钻研,三十岁已然天下无双……
4.我们要采购地址簿,指出本书,每天预订,会计帐簿,持证人的姓名,备忘录图书文具。
5.这些个世家豪族掌握着诗书文化,寒门之人,若想有所成就,必须得托庇于这些世家大族,才能研经读史,识文断字。
6.他一拿到作文试题,立刻奋笔疾书,文不加点,片刻间就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篇。
7.《太平御览》和同时编纂的史学类书《册府元龟》,文学类书《文苑英华》和小说类书《太平广记》合称为。
8.课程的书,文件,补充教材和一张证书,当你离开。
9.四库全书,文化典籍;温故知新,学而常思;尊师敬长,入孝出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行有余力,乐助邻里;至诚之道,博厚崇礼;匡扶正义,修身律己!
10.非也!在下观此书,文辞博奥,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
读音:shū
[shū]
(1)(动)写字;记录;书写:大~特~。振笔直~。
(2)(名)字体:隶~。
(3)(名)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
(4)(名)书信:家~。
(5)(名)文件:说明~。
读音:wén
[wén]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