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秦
【拼音】:dōng qín
【注音】:ㄉㄨㄥㄑ一ㄣˊ
【结构】:东(独体结构)秦(上下结构)
【繁体】:東秦
词语解释战国时秦昭王曾称西帝,齐愍王曾称东帝,两国皆以其富强而东西并后因称齐国或齐地为'东秦'。
基础解释战国时秦昭王曾称西帝,齐愍王曾称东帝,两国皆以其富强而东西并后因称齐国或齐地为/'东秦/'。
引证解释⒈战国时秦昭王曾称西帝,齐湣王曾称东帝,两国皆以其富强而东西并立,后因称齐国或齐地为“东秦”。引《晋书·慕容德载记》:“青齐沃壤,号曰‘东秦’。”南朝梁萧统《诒明山宾诗》:“平仲古称奇,夷吾昔擅美,令则挺伊贤,东秦固多士。”宋苏轼《次韵答顿起》之二:“十二东秦比汉京,去年古寺共题名。”
汉语大词典战国时秦昭王曾称西帝,齐湣王曾称东帝,两国皆以其富强而东西并立,后因称齐国或齐地为“东秦”。《晋书·慕容德载记》:“青齐沃壤,号曰‘东秦’。”南朝梁萧统《诒明山宾诗》:“平仲古称奇,夷吾昔擅美,令则挺伊贤,东秦固多士。”宋苏轼《次韵答顿起》之二:“十二东秦比汉京,去年古寺共题名。”
其他释义1.战国时秦昭王曾称西帝,齐愍王曾称东帝,两国皆以其富强而东西并后因称齐国或齐地为'东秦'。
1.晚石炭世至二叠纪末,柿树园海槽的孢子见于华北生物省,东秦岭南部缺乏海相沉积。
2.张士英岩体位于河南省中部舞钢市庙街乡一带、东秦岭与西大别交汇部位,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北地台南缘。
3.豫西秦岭群是东秦岭褶皱带的核心岩系,具角闪岩相变质并有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
4.新建铁路东秦岭特长隧道采用弹性整体道床轨道基础,该基础弹性好,减少了线路维修工作量,降低费用。
5.夏家店金矿是在东秦岭震旦系与寒武系界面新发现和勘查的金矿床,主要为含金角砾岩型。
6.长剑三尺七寸,东秦帝国不禁兵器,可没有官身,也只能佩刀。
7.东秦岭二郎坪群蛇绿岩中广泛发育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
8.豫西秦岭群是东秦岭褶皱带的核心岩系,具角闪岩相变质并有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
9.晚石炭世至二叠纪末,柿树园海槽的孢子见于华北生物省,东秦岭南部缺乏海相沉积。(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网)
读音:dōng
[dōng]
(1)(名)方向名;指日出的一边:~方。
(2)(名)主人;请客的人:房~。
(3)(名)姓。
读音:qín
[qín]
(1)(名)周朝国名;在今陕西中部;甘肃东部。
(2)(名)朝代;公元前221-公元前206;秦始皇嬴政所建。
(3)(名)指陕西和甘肃。特指陕西。
(4)(名)(Qín)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