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嗵
【拼音】:pū tōng
【注音】:ㄆㄨㄊㄨㄥ
【结构】:噗(左右结构)嗵(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噗嗵pūtōng。(1)象声词,形容物体落地或落水后发出的声音。
基础解释见/'噗通/',(拟)形容重物落地或落水的声音:~一声,有人落水了。
引证解释⒈见“噗通”。
网络解释噗嗵“噗嗵”是1997年,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NOAA)录下海洋发出的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很奇怪,还非常大。两个相隔4500公里的麦克风分别录下了这种怪声。后来这种声音被称作“噗通(Bloop)”。
汉语大词典见“噗通”。《汉语大词典》:噗通 拼音:pūtōng亦作“噗嗵”。(1).象声词。重物落地或落水声。《儿女英雄传》第六回:“﹝那女子﹞便回手解下那黄布包袱来……一手提了往炕上一掷,只听噗通一声,那声音觉得象是沉重。”丁玲《给孩子们·胜利》:“瞭望台上的五个强盗正要动身,噗通一下都跌在河里去了。”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二章:“郭祥立即往下一蹲,被炸飞的石头,有的象茶壶那么大,向下噗嗵噗嗵乱落。”(2).象声词。心跳声。老舍《骆驼祥子》十四:“虎妞心里噗通,嘴里可很硬。”
其他释义1.见'噗通'。
读音:pū
[pū]
(拟)形容有气体伴随着的冲击声:~;一口气把灯吹灭。
读音:tōng
[tōng]
(拟)形容单调的声音:他~~地往前走|心~~直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