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一两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一两

一两

【拼音】:yī liǎng

【注音】:一ㄌ一ㄤˇ

【结构】:一(独体结构)两(独体结构)

【繁体】:一兩

解释

词语解释计量单位。古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今以一斤的十分之一为一两,一两为十钱。古代布帛,以古尺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指少数。犹一双。一辆。一两[yīliǎng]⒈计量单位。古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今以一斤的十分之一为一两,一两为十钱。古代布帛,以古尺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指少数。犹一双。一辆。

引证解释⒈计量单位。古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今以一斤的十分之一为一两,一两为十钱。引《淮南子·天文训》:“十二銖而当半两,衡有左右,因倍之,故二十四銖为一两。”汉刘向《说苑·辨物》:“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銖,二十四銖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宋史·律历志一》:“一两者,合二十四銖为二千四百黍之重。”⒉古代布帛,以古尺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引《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以币锦二两,缚一如瑱,适齐师”晋杜预注:“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匹也。”《周礼·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唐贾公彦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为一两。”⒊犹一双。引明刘绩《忆原上人》诗:“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徧又金陵。”⒋指少数。引《三国志·魏志·华佗传》:“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晋书·纪瞻传》:“然失之者亿万,得之者一两耳。”《红楼梦》第九回:“谁敢望‘请’,只求听一两句话就有了。”老舍《正红旗下》二:“母亲是不喜欢算计一两文钱的人。”⒌一辆。引《史记·货殖列传》“牛车千两”唐张守节正义:“车一乘为一两。”

网络解释一两一两,计量单位。今以一斤的十分之一为一两,一两为十钱。现代1两等于50克,1斤等于500克。按古制则1两=31.25g。

综合释义计量单位。古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今以一斤的十分之一为一两,一两为十钱。《淮南子·天文训》:“十二銖而当半两,衡有左右,因倍之,故二十四銖为一两。”汉刘向《说苑·辨物》:“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銖,二十四銖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宋史·律历志一》:“一两者,合二十四銖为二千四百黍之重。”古代布帛,以古尺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以币锦二两,缚一如瑱,适齐师”晋杜预注:“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匹也。”《周礼·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唐贾公彦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为一两。”犹一双。明刘绩《忆原上人》诗:“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徧又金陵。”指少数。《三国志·魏志·华佗传》:“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晋书·纪瞻传》:“然失之者亿万,得之者一两耳。”《红楼梦》第九回:“谁敢望‘请’,只求听一两句话就有了。”老舍《正红旗下》二:“母亲是不喜欢算计一两文钱的人。”一辆。《史记·货殖列传》“牛车千两”唐张守节正义:“车一乘为一两。”一两[一两,计量单位。今以一斤的十分之一为一两,一两为十钱。现代@@@@@两等于@@@@@克,@@@@@斤等于@@@@@克。按古制则@@@@@两=@@@@@g。#####]一两,计量单位。今以一斤的十分之一为一两,一两为十钱。现代@@@@@两等于@@@@@克,@@@@@斤等于@@@@@克。按古制则@@@@@两=@@@@@g。

汉语大词典(1).计量单位。古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今以一斤的十分之一为一两,一两为十钱。《淮南子·天文训》:“十二铢而当半两,衡有左右,因倍之,故二十四铢为一两。”汉刘向《说苑·辨物》:“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宋史·律历志一》:“一两者,合二十四铢为二千四百黍之重。”(2).古代布帛,以古尺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以币锦二两,缚一如瑱,适齐师”晋杜预注:“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匹也。”《周礼·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唐贾公彦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为一两。”(3).犹一双。明刘绩《忆原上人》诗:“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金陵。”(4).指少数。《三国志·魏志·华佗传》:“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晋书·纪瞻传》:“然失之者亿万,得之者一两耳。”《红楼梦》第九回:“谁敢望‘请’,只求听一两句话就有了。”老舍《正红旗下》二:“母亲是不喜欢算计一两文钱的人。”一辆。《史记·货殖列传》“牛车千两”唐张守节正义:“车一乘为一两。”

英语stirkin a day or two

其他释义1.计量单位。古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今以一斤的十分之一为一两,一两为十钱。2.古代布帛,以古尺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3.犹一双。4.指少数。

一两造句更多 >>

1.一个人做一两件好事并不难,但是毕生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容易了。

2.一个人说一两句过头话是难免的,用不着大惊小怪。

3.要求写一两句设问句。

4.我说人生之幸在于有几个闺中好友,有一两个蓝颜知己,有几个忘年之交。

5.一两粮食虽然少,但聚沙成塔,如果每人节约一两,全国就是一亿多斤。

6.做实验如做人,需遵守规则,任何实验不可超过重量一斤一两,逾越距离一尺一寸。

7.今天下午寒风凛冽,但太阳还是露了一两个小时的脸。

8.敌人占了一两个据点,就神气活现,耀武扬威起来了。

9.他们仇深似海,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化解的。

10.恋爱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控制自己的感情,拿得起放得下;二、拥有处理感情问题的能力。不恋几次爱,不受一两次创伤,很难懂得感情,驾驭感情,不能怕受伤就不去恋爱,人都是在痛苦中成熟长大的。

字义分解

读音:yī

[yī]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读音:liǎng

[liǎng]

(1)数目;一个加一个是两个。“两”一般用于量词和“半、千、万、亿”前。注意“两”和“二”的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 “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都可以用;但如 “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

(2)双方。

(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天再说|他真有~下子|我跟你说~句话 。

(4)量词;重量单位。十钱等于一两;旧制十六两等于一斤;现用十两等于一市斤。

一两相关词语

关于一两的诗词更多 >>

解释包含一两的单词更多 >>

包含一两的歇后语

上一个:大两

下一个:明两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