咂啮
【拼音】:zā niè
【注音】:ㄗㄚㄋ一ㄝˋ
【结构】:咂(左右结构)啮(左右结构)
【繁体】:咂齧
词语解释1.亦作'咂囓'。2.叮咬。
基础解释亦作/'咂囓/',见“[[咂啮]]”。叮咬。
引证解释⒈亦作“咂囓”。叮咬。引宋洪迈《夷坚丙志·长道渔翁》:“但蚯蚓遍满身中,咂啮不置,若披蓑茸茸然。”宋陈造《七月附米舟之浙中》诗:“白虫散如蛆,黑虫聚如蚁。循缘仍咂囓,欲寐復九起。”
网络解释咂啮咂啮,是一个汉语词汇,亦作“咂囓”。叮咬。宋洪迈《夷坚丙志·长道渔翁》。
综合释义亦作“咂囓”。叮咬。宋洪迈《夷坚丙志·长道渔翁》:“但蚯蚓遍满身中,咂啮不置,若披蓑茸茸然。”宋陈造《七月附米舟之浙中》诗:“白虫散如蛆,黑虫聚如蚁。循缘仍咂囓,欲寐復九起。”
网友释义咂啮,是一个汉语词汇,亦作“咂囓”。叮咬。宋洪迈《夷坚丙志·长道渔翁》。
读音:zā
[zā]
(1)(动)〈书〉用嘴唇吸:~了一口酒。
(2)(动)〈书〉咂嘴。
(3)(动)〈书〉辨别(滋味)。
读音:niè
[niè]
(动)〈书〉(鼠、兔等动物)用牙啃或咬:虫咬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