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莓
【拼音】:shé méi
【注音】:ㄕㄜˊㄇㄟˊ
【结构】:蛇(左右结构)莓(上下结构)
【简体】:蛇莓
【繁体】:蛇莓
词语解释⒈ 多年生匍匐草本。全株被白色柔毛。复叶,有小叶三片。初夏开花,黄色,单生于叶腋。果实为聚合的瘦果,深红色,有小毒,着生于膨大球形而呈海绵质的花托上,形似草莓。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蛇虫咬伤、痈疮肿毒、咽喉肿痛等症。蛇莓[shéméi]⒈多年生匍匐草本。全株被白色柔毛。复叶,有小叶三片。初夏开花,黄色,单生于叶腋。果实为聚合的瘦果,深红色,有小毒,着生于膨大球形而呈海绵质的花托上,形似草莓。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蛇虫咬伤、痈疮肿毒、咽喉肿痛等症。
基础解释多年生匍匐草本。
引证解释⒈ 多年生匍匐草本。全株被白色柔毛。复叶,有小叶三片。初夏开花,黄色,单生于叶腋。果实为聚合的瘦果,深红色,有小毒,着生于膨大球形而呈海绵质的花托上,形似草莓。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蛇虫咬伤、痈疮肿毒、咽喉肿痛等症。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蛇莓》﹝集解﹞引陶弘景曰:“蛇莓,园野多有之。子赤色,极似莓子,而不堪啖。”⒈多年生匍匐草本。全株被白色柔毛。复叶,有小叶三片。初夏开花,黄色,单生于叶腋。果实为聚合的瘦果,深红色,有小毒,着生于膨大球形而呈海绵质的花托上,形似草莓。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蛇虫咬伤、痈疮肿毒、咽喉肿痛等症。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蛇莓》﹝集解﹞引陶弘景曰:“蛇莓,园野多有之。子赤色,极似莓子,而不堪啖。”
综合释义多年生匍匐草本。全株被白色柔毛。复叶,有小叶三片。初夏开花,黄色,单生于叶腋。果实为聚合的瘦果,深红色,有小毒,着生于膨大球形而呈海绵质的花托上,形似草莓。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蛇虫咬伤、痈疮肿毒、咽喉肿痛等症。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蛇莓》﹝集解﹞引陶弘景曰:“蛇莓,园野多有之。子赤色,极似莓子,而不堪啖。”蛇莓[shéméi]全株被白色柔毛。复叶﹐有小叶三片。初夏开花﹐黄色﹐单生于叶腋。果实为聚合的瘦果﹐深红色﹐有小毒﹐着生于膨大球形而呈海绵质的花托上﹐形似草莓。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蛇虫咬伤﹑痈疮肿毒﹑咽喉肿痛等症。
英语Indian strawberrymock-strawberryduchesnea
法语Duchesnea indica
其他释义1.多年生匍匐草本。全株被白色柔毛。复叶﹐有小叶三片。初夏开花﹐黄色﹐单生于叶腋。果实为聚合的瘦果﹐深红色﹐有小毒﹐着生于膨大球形而呈海绵质的花托上﹐形似草莓。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蛇虫咬伤﹑痈疮肿毒﹑咽喉肿痛等症。
1.结论蛇莓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2.目的:研究不同环境条件及辅色物质对蛇莓果实色素在紫外和可见光区的稳定性的影响。
3.还应对蛇莓进行深入研究,判断其是否能对富含重金属的城市绿地土壤进行生物修复。
读音:shé,yí
[shé]
[ shé ]1. 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蛇蜕。蛇行。蛇蝎。蛇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画蛇添足。
[ yí ]1. 〔委(wěi )蛇〕见“委2”。
读音:méi
[méi]
(名)指某些果实很小;聚生在球形花托上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