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缞
【拼音】:bái lù shuāi
【注音】:ㄅㄞˊㄌㄨˋㄕㄨㄞ
【结构】:白(独体结构)鹭(上下结构)缞(左右结构)
【繁体】:白鷺縗
词语解释白鹭的蓑羽。亦指以白鹭蓑羽为饰的帽子。白鹭缞[báilùshuāi]⒈白鹭的蓑羽。亦指以白鹭蓑羽为饰的帽子。
引证解释⒈白鹭的蓑羽。亦指以白鹭蓑羽为饰的帽子。引《尔雅·释鸟》“鷺,舂鉏”晋郭璞注:“白鷺也。头、翅、背上皆有长翰毛。今江东人取以为睫攡,名之曰白鷺縗。”宋李石《续博物志》卷六:“鷺有长翰毛,江东人取以为睫攡,名之曰白鷺纕。”宋曾慥《类说·海物异名记》:“江东人取白鷺头颈上翰为接离,谓之白鷺簑。”清李调元《卍斋琐录·戌录》:“《尔雅》注:‘白鷺纕。’按即晋山简接篱,白帽也。”
综合释义白鹭的蓑羽。亦指以白鹭蓑羽为饰的帽子。《尔雅·释鸟》“鷺,舂鉏”晋郭璞注:“白鷺也。头、翅、背上皆有长翰毛。今江东人取以为睫攡,名之曰白鷺縗。”宋李石《续博物志》卷六:“鷺有长翰毛,江东人取以为睫攡,名之曰白鷺纕。”宋曾慥《类说·海物异名记》:“江东人取白鷺头颈上翰为接离,谓之白鷺簑。”清李调元《卍斋琐录·戌录》:“《尔雅》注:‘白鷺纕。’按即晋山简接篱,白帽也。”
汉语大词典白鹭的蓑羽。亦指以白鹭蓑羽为饰的帽子。《尔雅·释鸟》“鹭,舂锄”晋郭璞注:“白鹭也。头、翅、背上皆有长翰毛。今江东人取以为睫摛,名之曰白鹭缞。”宋李石《续博物志》卷六:“鹭有长翰毛,江东人取以为睫摛,名之曰白鹭纕。”宋曾慥《类说·海物异名记》:“江东人取白鹭头颈上翰为接离,谓之白鹭蓑。”清李调元《卐斋琐录·戌录》:“《尔雅》注:‘白鹭纕。’按即晋山简接篱,白帽也。”
其他释义1.白鹭的蓑羽。亦指以白鹭蓑羽为饰的帽子。
读音:bái
[bái]
(1)(形)像霜、雪的颜色:~布|洁~。
(2)(形)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
(3)(形)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空白:~开水。
(4)(形)没有效果;徒然:~费力气。
(5)(形)无代价;无报偿:~吃|~给。
(6)(名)象征反动:~军|~区。
(7)(动)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了他一眼。
(8)姓。
(9)(名)(字音或字形)错误:写~字|把字念~了。
(10)(动)说明;陈述:表~。
(11)(名)戏曲或歌剧中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对~。
(12)(名)地方话:苏~。
读音:lù
[lù]
(名)鸟类的一科;嘴直而尖;颈长;飞翔时缩着颈。白鹭、苍鹭较为常见。
读音:cuī,suī,shuāi
[shuāi]
[ cuī ]1. 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丧服。
[ suī ]1. 编鹭羽为衣。
[ shuāi ]1. 鹭首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