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名物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名物

名物

【拼音】:míng wù

【注音】:ㄇ一ㄥˊㄨˋ

【结构】:名(上下结构)物(左右结构)

【简体】:名物

【繁体】:名物

解释

词语解释事物的名称、特征等。名目与物产。给事物命名;辨明物理。名誉与物类。有名的物产。犹事物。名物[míngwù]⒈事物的名称、特征等。名目与物产。给事物命名;辨明物理。名誉与物类。有名的物产。犹事物。

基础解释指事物的名称、特征等。名目与物产。名誉与物类。给事物命名;辨明物理。有名的物产。犹事物。

引证解释⒈事物的名称、特征等。引《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贾公彦疏:“此禽兽等皆有名号物色,故云‘辨其名物’。”金王若虚《五经辨惑》:“三代损益不同,制度名物,容有差殊。”康有为《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从此内讲中国文学,以研经义、国闻、掌故、名物,则为有用之才。”⒉名目与物产。引《周礼·地官·大司徒》:“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郑玄注:“名物者,十等之名与所生之物。”⒊名誉与物类。引《管子·小称》:“故之身者使之爱恶,名者使之荣辱。此其变名物也,如天如地。”郭沫若等集校引颜昌峣曰:“故恭逊敬爱辞让之道之於身也使人爱恶,於名也使己荣辱,此其变化名物之神速也,如天地之不可测度也。”又案:“恭逊敬爱之道,既能化己,又能化人;既可变名,又可变物。‘物’指上文‘禽兽昆虫’言。”⒋给事物命名;辨明物理。引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实性》:“《春秋》别物之理以正其名,名物必各因其真。”汉蔡邕《彭城姜伯淮碑》:“有名物定事之能,独见先覩之効。”清周亮工《<南昌先生四部稿>序》:“騖致远者鄙证道为迂,取玄悟者以名物为滞。”⒌有名的物产。引宋梅尧臣《和答韩奉礼饷荔支》:“韩盛人所希,四海馈名物。”⒍犹事物。引梁启超《变法通议·幼学》:“识字之始,必从眼前名物指点,不好难也。”鲁迅《且介亭杂文·看图识字》:“这是一本教育妇女婢仆,使她们能够记账的书,虽然名物的种类不多,图画也很粗劣,然而很活泼,也很象。”

网络解释名物名物,汉语词汇。

释义1、指事物的名称、特征等。2.名目与物产。3.名誉与物类。4.给事物命名;辨明物理。5.有名的物产。6.犹事物。

综合释义事物的名称、特征等。《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贾公彦疏:“此禽兽等皆有名号物色,故云‘辨其名物’。”金王若虚《五经辨惑》:“三代损益不同,制度名物,容有差殊。”康有为《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从此内讲中国文学,以研经义、国闻、掌故、名物,则为有用之才。”名目与物产。《周礼·地官·大司徒》:“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郑玄注:“名物者,十等之名与所生之物。”名誉与物类。《管子·小称》:“故之身者使之爱恶,名者使之荣辱。此其变名物也,如天如地。”郭沫若等集校引颜昌峣曰:“故恭逊敬爱辞让之道之於身也使人爱恶,於名也使己荣辱,此其变化名物之神速也,如天地之不可测度也。”又案:“恭逊敬爱之道,既能化己,又能化人;既可变名,又可变物。‘物’指上文‘禽兽昆虫’言。”给事物命名;辨明物理。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实性》:“《春秋》别物之理以正其名,名物必各因其真。”汉蔡邕《彭城姜伯淮碑》:“有名物定事之能,独见先覩之効。”清周亮工《<南昌先生四部稿>序》:“騖致远者鄙证道为迂,取玄悟者以名物为滞。”有名的物产。宋梅尧臣《和答韩奉礼饷荔支》:“韩盛人所希,四海馈名物。”犹事物。梁启超《变法通议·幼学》:“识字之始,必从眼前名物指点,不好难也。”鲁迅《且介亭杂文·看图识字》:“这是一本教育妇女婢仆,使她们能够记账的书,虽然名物的种类不多,图画也很粗劣,然而很活泼,也很象。”

汉语大词典(1).事物的名称、特征等。《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贾公彦疏:“此禽兽等皆有名号物色,故云‘辨其名物’。”金王若虚《五经辨惑》:“三代损益不同,制度名物,容有差殊。”康有为《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从此内讲中国文学,以研经义、国闻、掌故、名物,则为有用之才。”(2).名目与物产。《周礼·地官·大司徒》:“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郑玄注:“名物者,十等之名与所生之物。”(3).名誉与物类。《管子·小称》:“故之身者使之爱恶,名者使之荣辱。此其变名物也,如天如地。”郭沫若等集校引颜昌峣曰:“故恭逊敬爱辞让之道之于身也使人爱恶,于名也使己荣辱,此其变化名物之神速也,如天地之不可测度也。”又案:“恭逊敬爱之道,既能化己,又能化人;既可变名,又可变物。‘物’指上文‘禽兽昆虫’言。”(4).给事物命名;辨明物理。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实性》:“《春秋》别物之理以正其名,名物必各因其真。”汉蔡邕《彭城姜伯淮碑》:“有名物定事之能,独见先睹之效。”清周亮工《〈南昌先生四部稿〉序》:“骛致远者鄙证道为迂,取玄悟者以名物为滞。”(5).有名的物产。宋梅尧臣《和答韩奉礼饷荔支》:“韩盛人所希,四海馈名物。”(6).犹事物。梁启超《变法通议·幼学》:“识字之始,必从眼前名物指点,不好难也。”鲁迅《且介亭杂文·看图识字》:“这是一本教育妇女婢仆,使她们能够记账的书,虽然名物的种类不多,图画也很粗劣,然而很活泼,也很象。”

国语辞典物的名称及形状。名物[míngwù]⒈物的名称及形状。引《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⒉名与事。引《管子·小称》:「此其变名物也,如天如地。」⒊有名之物。引宋·梅尧臣〈和答韩奉礼饷荔枝〉诗:「韩盛人所希,四海馈名物。」

辞典修订版物的名称及形状。《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名与事。《管子.小称》:「此其变名物也,如天如地。」有名之物。宋.梅尧臣〈和答韩奉礼饷荔枝〉诗:「韩盛人所希,四海馈名物。」

英语namesake

其他释义事物及名称:制度名物,容有差殊|名物词。

名物造句更多 >>

1.从研究内容上说,它明显是针对《墨经》的指物观而作,核心在于阐明名物关系。

2.就像他们生物学中的同名物一样,计算机病毒复制时就是将自己俯身于宿主上(一个程序或是计算机),然后利用宿主的资源来复制自己。

3.在谈天说地、辨析名物时,把思想教育、生活知识和美的享受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文学的作用。

4.农作物名物词研究是传统语言学中名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5.语言中的词汇是人类认识史的活化石,特别是词汇中的名物词更是打上了人们思维的烙印。

6.农作物名物词的确定及概貌。

7.植物命名研究是传统语言学中名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8.《红楼梦》有大量关于花木、器用、人物、习俗、衣食、称谓、诗文等方面的名物典故。

9.散论部分,考释了其他两组名物词,探讨了三组词语的更替。

10.第二章:《齐民要术》农作物名物词的确定与概貌。

字义分解

读音:míng

[míng]

[ míng ]

1.人或事物的称谓:名字。名氏。名姓。名义。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孙山。名存实亡。

2.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3.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钱之实。

4.叫出,说出:不可名状。

5.声誉:名誉。名声。名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名噪一时。名过其实。

6.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名人。名士。名师。名将(jiàng )。名医。名著。名流。名言。名胜。名剧。

7.占有:不名一文。

8.量词,用于人:三名工人。

读音:wù

[wù]

(1)(名)东西:~品|宝~。

(2)(名)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

(3)(名)内容、实质:言之有~。

名物相关成语

名物相关词语

关于名物的诗词更多 >>

解释包含名物的单词更多 >>

上一个:名氏

下一个:名重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