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过其实
【拼音】:yán guò qí shí
【注音】:一ㄢˊㄍㄨㄛˋㄑ一ˊㄕˊ
【词性】:动词、成语。
【简体】:言过其实
【繁体】:言過其實
词语解释言过其实yánguò-qíshí。(1)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2)后亦指说话过分,不符合事实。言过其实[yánguòqíshí]⒈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例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三国志·马良传》英exaggerateoverstate;bemoreapparentthanreal;⒉后亦指说话过分,不符合事实。
基础解释言:说话。过:超过,越过。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自己的实际能力。现多指话说得夸张,不符合实际情况。
引证解释⒈言辞浮夸,超过他的实际能力。引《三国志·蜀志·马良传》:“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謖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后世多指说话夸张失实。汉应劭《风俗通·正失·孝文帝》:“凡此十餘事,皆俗人所妄传,言过其实。”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巴蜀风物之盛,或者言过其实。”《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且住!説书的这话有些言过其实!”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一章:“他被梁大老汉言过其实的话吓唬住了。”
综合释义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我不能不将他们那旗人的历史对你讲明,你好知道我不是~。◎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
网友释义言过其实,成语,作谓语、定语,实:实际。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出自《三国志·蜀书·马良传》: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汉语大词典言辞浮夸,超过他的实际能力。《三国志·蜀志·马良传》:“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后世多指说话夸张失实。汉应劭《风俗通·正失·孝文帝》:“凡此十馀事,皆俗人所妄传,言过其实。”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巴蜀风物之盛,或者言过其实。”《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且住!说书的这话有些言过其实!”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一章:“他被梁大老汉言过其实的话吓唬住了。”
国语辞典语本《管子.心术上》:「物固有形,形固有名。此言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指言辞虚妄夸大,与事实不相符。言过其实[yánguòqíshí]⒈语本指言辞虚妄夸大,与事实不相符。引《管子·心术上》:「物固有形,形固有名。此言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三国演义·第九六回》:「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且住!说书的这话怕有些言过其实。」近过甚其辞夸大其词夸夸其谈成语解释言过其实
辞典修订版语本《管子.心术上》:「物固有形,形固有名。此言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指言辞虚妄夸大,与事实不相符。《三国演义.第九六回》:「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且住!说书的这话怕有些言过其实。」
辞典简编版言辞虚妄夸大,与事实不符合。语本《管子.心术上》。 【造句】他把情况说得如此严重,未免言过其实了吧!
成语词典版01.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二.正失》:「凡此十余事,皆俗人所妄传,言过其实,及傅会,或以为前皆非是,如刘向言。」(源)02.《三国志.卷三九.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马良》:「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03.《金瓶梅词话.第三三回》:「其人性本虚飘,言过其实,巧于词色,善于言谈。许人钱如捉影捕风,骗人财如探囊取物。」04.《封神演义.第二四回》:「磻溪钓叟恐是虚名,大王未知真实,而以隆礼迎请,倘言过其实,不空费主公一片真诚,竟为愚夫所弄。」05.《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且住!说书的,这话怕有些言过其实。安公子虽然生得尊贵,不曾见过外面这些下流事情。」06.《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怎么外官这们利害,咱们在京里看御史们的摺子,总觉言过其实,若像这样,还有天日吗?」07.《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你以为我言过其实,我不能不将他们那旗人的历史,对你讲明。你好知道我不是言过其实。」
典故三国时期蜀国大将马谡喜欢谈论军事理论,诸葛亮比较欣赏他。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魏国司马懿亲自带兵与张郃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带兵防守,可是马谡骄傲轻敌,死搬兵书,结果被打败。诸葛亮只好挥泪斩马谡。
出处《三国志·蜀志·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英语exaggerateunexaggeratedhyerboliseexaggerationturn geese into swans
法语exagérer、amplifier、exagération
其他释义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1.当地有一种传说,当然言过其实,说在奥安的那条凹路里坑了二千匹马和一千五百人。
2.后现代主义的这一切作法即使不是狂言梦呓,起码也是言过其实,实在不足为训,尽管后现代主义也包含某些警世之言乃至时代的睿智。
3.事情并未如传说严重,媒体报导言过其实。
4.言过其实一个品性不良,不务正业,老是花天酒地的男人死了,他太太平时虽恨他入骨,但也不免含悲在灵前谢客。
5.孤立的,因此他们为了能最大程度脱离自己与气候改变的关系,就言过其实的说些气候变化的方方面面。
6.同学们对他的言过其实、爱出风头等毛病意见很大。
7.孔子所说的”损者三友“,是指:第一,友便辟,即喜欢谄媚逢迎、溜须拍马的人。第二,友善柔,即”两面派“第三,友便佞,即言过其实、夸夸其谈的人。这样的朋友千万不能交,否则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8.此研究由手机产业赞助进行,事实上看起来他们不像是言过其实,夸大风险。
9.况且如此大的减产以前从没发生过,所以贸易商不该被指责对这个未知事件和不确定的冲击所作出的反应言过其实。
10.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说法有一些言过其实了。
读音:yán
[yán]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
读音:guò,guo,guō
[guò]
[ guò ]1.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过江。过账。过程。过渡。过从(交往)。经过。
2.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过秤。过磅。过目。
3. 超出:过于。过度(dù)。过甚。过奖(谦辞)。过量(liàng)。过剩。过犹不及。
4.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过电影。
5.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过一过。
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过儿。
7. 错误:过错。记过。
[ guo ]1.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过。用过。
2. 用在动词后,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拿过来。走过去。
[ guō ]1. 姓。
读音:qí
[qí]
1.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其所。莫名其妙。三缄其口。独行其是。自食其果。
2.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其他。其余。其次。文如其人。名副其实。言过其实。
3. 那里面的:其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4.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其如是,熟能御之?”
5.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其如土石何?”
6. 词尾,在副词后:极其快乐。大概其。
读音:shí
[shí]
(1)(动)内部完全填满;没有空隙:~心儿的铁球。
(2)(形)真实;实在:~话~说。
(3)(名)实际;事实:传闻失~。
(4)(名)果实;种子:开花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