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
【拼音】:tài huáng
【注音】:ㄊㄞˋㄏㄨㄤˊ
【结构】:大(独体结构)皇(上下结构)
【简体】:大皇
【繁体】:大皇
词语解释1.亦作'太皇'。2.三国吴主孙权谥号大皇帝﹐省称大皇。大皇[tàihuáng]⒈亦作“太皇”。⒉三国吴主孙权谥号大皇帝,省称大皇。
基础解释1.三国吴主孙权,其谥号的简称。2.太上皇。
引证解释⒈亦作“太皇”。三国吴主孙权谥号大皇帝,省称大皇。引《文选·陆机<吴趋行>》:“大皇自富春,矫手顿世罗。”李善注:“《吴志》曰:孙权字仲谋,吴富春人也。薨,諡曰大皇帝。”⒉亦作“太皇”。天。引《庄子·秋水》:“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陆德明释文:“大皇,音泰。”成玄英疏:“大皇,天也。”《淮南子·精神训》:“登太皇,冯太一。”高诱注:“大皇,天也。”《楚辞·惜誓》:“已矣哉!独不见鸞凤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壄。”朱季海解故:“《惜誓》称‘大皇’与《淮南》同,亦谓天耳。”
网络解释大皇大皇的出处是《文选·陆机<吴趋行>》
综合释义亦作“太皇”。三国吴主孙权谥号大皇帝,省称大皇。《文选·陆机<吴趋行>》:“大皇自富春,矫手顿世罗。”李善注:“《吴志》曰:孙权字仲谋,吴富春人也。薨,諡曰大皇帝。”亦作“太皇”。天。《庄子·秋水》:“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陆德明释文:“大皇,音泰。”成玄英疏:“大皇,天也。”《淮南子·精神训》:“登太皇,冯太一。”高诱注:“大皇,天也。”《楚辞·惜誓》:“已矣哉!独不见鸞凤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壄。”朱季海解故:“《惜誓》称‘大皇’与《淮南》同,亦谓天耳。”
汉语大词典亦作“太皇”。三国吴主孙权谥号大皇帝,省称大皇。《文选·陆机〈吴趋行〉》:“大皇自富春,矫手顿世罗。”李善注:“《吴志》曰:孙权字仲谋,吴富春人也。薨,谥曰大皇帝。”亦作“太皇”。天。《庄子·秋水》:“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陆德明释文:“大皇,音泰。”成玄英疏:“大皇,天也。”《淮南子·精神训》:“登太皇,冯太一。”高诱注:“大皇,天也。”《楚辞·惜誓》:“已矣哉!独不见鸾凤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壄。”朱季海解故:“《惜誓》称‘大皇’与《淮南》同,亦谓天耳。”
国语辞典三国吴主孙权,其谥号的简称。参见「孙权」条。大皇[dàhuáng]⒈三国吴主孙权,其谥号的简称。参见「孙权」条。引《文选·陆机·辩亡论》:「大皇既殁,幼主莅朝。」
辞典修订版三国吴主孙权,其諡号的简称。参见「孙权」条。《文选.陆机.辩亡论》:「大皇既殁,幼主莅朝。」
1.申总走出大皇庭,吃了一惊,这一层的酒吧走廊上,黑压压的挨挨挤挤全部是祁州儿郎。
2.他时而回想这个沾沾自喜的波拿巴,他那洁白的小手,他如今正是亚历山大皇帝所喜爱和崇敬的皇帝。
3.游览济州岛“山君不离”火山口,之后前往世界文化遗产城山日出峰,登山游览如巨大皇冠般美丽的海岸火山口。
4.昂藏七尺,面目俊朗,雍容华贵,身上散发着颐指气使的味道,赫然是十人团队中的朱浩,大明王朝现任皇帝的大皇子。
5.在这个未知的世界里,阴险狡诈的大皇子轩辕凡,诡计多端的蟠龙寨寨主朱大常,城府极深的太监总管唐三丰…数股未知的势力无不窥视着天昭皇帝的宝座。
6.魔君创血色天魔阵意图吞并六界,魔界大皇子受罚远离魔界,人间遇难被龙族少主尧宇轩所救,龙少身负灭魔重任,魔界皇子为报恩自诩鬼奴助龙少灭魔。
7.启禀陛下,大皇子殿下的天赋异禀,无论是武艺军略都是最上乘的,可担此重任。
8.听闻此番北灵国的使臣中,更有北灵国的大皇子公亦舒,无极龙渊觉得不该有所怠慢,所以连王平山也一并被叫去。
9.该国王因前年大皇帝八旬寿辰未及叩祝,今遣使臣马嘎尔尼进贡,由海道至天津赴京等语,并译出原察呈阅。
10.羽薇皱眉,语气有些恼怒,墨摇帝是大皇子,却总是打压老三墨临渊,莫说她现在是袭承了丞相之位,但对于墨摇帝的地位却毫不动摇。
读音:dà,dài
[tài]
[ dà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比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 dài ]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
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 tài ]1. 古通“太”。
2. 古通“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