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儒一节
【拼音】:zhū rú yī jié
【注音】:ㄓㄨㄖㄨˇ一ㄐ一ㄝˊ
【词性】:成语。
【繁体】:侏儒一節
词语解释喻指能体现事物全貌的局部。语出桓谭《新论•道赋》引谚语:“侏儒见一节,而长短可知。”侏儒一节[zhūrǔyījié]⒈喻指能体现事物全貌的局部。语出桓谭《新论·道赋》引谚语:“侏儒见一节,而长短可知。”
基础解释指能体现事物全貌的局部。
引证解释⒈喻指能体现事物全貌的局部。引语出桓谭《新论·道赋》引谚语:“侏儒见一节,而长短可知。”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团扇短章,词旨清捷,怨深文綺,得匹妇之致。侏儒一节,可以知其工矣!”唐刘知几《史通·核才》:“观侏儒一节,而他事可知。”⒈喻指能体现事物全貌的局部。引语出桓谭《新论·道赋》引谚语:“侏儒见一节,而长短可知。”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团扇短章,词旨清捷,怨深文綺,得匹妇之致。侏儒一节,可以知其工矣!”唐刘知几《史通·核才》:“观侏儒一节,而他事可知。”成语解释侏儒一节
综合释义比喻能体现事物全貌的局部。侏儒一节[zhūrúyījié]指能体现事物全貌的局部。语出桓谭《新论•道赋》引谚语:“侏儒见一节,而长短可知。”
汉语大词典喻指能体现事物全貌的局部。语出桓谭《新论·道赋》引谚语:“侏儒见一节,而长短可知。”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团扇短章,词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侏儒一节,可以知其工矣!”唐刘知几《史通·核才》:“观侏儒一节,而他事可知。”
出处汉·桓谭《新论·道赋》引谚语:“侏儒见一节,而长短可知。”
其他释义比喻能体现事物全貌的局部。
读音:zhū
[zhū]
(形)〈书〉矮小:~儒。
读音:rú
[rú]
(1)(名)春秋时以孔子为代表的学派:~术|~生。
(2)(名)旧时指读书人:~医|老~。
读音:yī
[yī]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读音:jié,jiē
[jié]
[ jié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3.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节气。节令。
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节日。
6. 礼度:礼节。
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节奏。节拍。节律。
8. 操守:节操。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9. 省减,限制:节省。节制。开源节流。
10. 略去,简略:节选。节录。
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节。使节。
12. 姓。
[ jiē ]1. 〔节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