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恨
【拼音】:yǐn hèn
【注音】:一ㄣˇㄏㄣˋ
【词性】:动词。
【结构】:饮(左右结构)恨(左右结构)
【简体】:饮恨
【繁体】:飲恨
词语解释饮恨yǐnhèn。(1)抱恨而无由陈诉。饮恨[yǐnhèn]⒈抱恨而无由陈诉。例韶颜雅齿,饮恨而终。——蒋防《霍小玉传》饮恨而终。英nurseagrievance;
基础解释(书)(动)含恨而无法申诉、发泄:~终生。
引证解释⒈抱恨含冤。引南朝梁江淹《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宋秦观《李训论》:“惟其不用二臣,而委之训与郑注,是以事败谋泄,害及忠良蹀血观闕之前,不胜饮恨而已。”袁鹰《飞》:“无数爱国者一腔热血,尽付东流,半世奔波,终身饮恨。”
网络解释饮恨抱恨含冤。南朝梁江淹《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宋代秦观《李训论》:“惟其不用二臣,而委之训与郑注,是以事败谋泄,害及忠良蹀血观阙之前,不胜饮恨而已。”袁鹰《飞》:“无数爱国者一腔热血,尽付东流,半世奔波,终身饮恨。”该词常形容满腔情绪没得到发泄,心中的目标未能达到并感到极度气愤憋闷的状态。
综合释义抱恨含冤。南朝梁江淹《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宋秦观《李训论》:“惟其不用二臣,而委之训与郑注,是以事败谋泄,害及忠良蹀血观闕之前,不胜饮恨而已。”袁鹰《飞》:“无数爱国者一腔热血,尽付东流,半世奔波,终身饮恨。”
网友释义抱恨含冤。南朝梁江淹《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宋代秦观《李训论》:“惟其不用二臣,而委之训与郑注,是以事败谋泄,害及忠良蹀血观阙之前,不胜饮恨而已。”袁鹰《飞》:“无数爱国者一腔热血,尽付东流,半世奔波,终身饮恨。”该词常形容满腔情绪没得到发泄,心中的目标未能达到并感到极度气愤憋闷的状态。
汉语大词典抱恨含冤。南朝梁江淹《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宋秦观《李训论》:“惟其不用二臣,而委之训与郑注,是以事败谋泄,害及忠良蹀血观阙之前,不胜饮恨而已。”袁鹰《飞》:“无数爱国者一腔热血,尽付东流,半世奔波,终身饮恨。”
国语辞典怀恨而不得发泄。饮恨[yǐnhèn]⒈怀恨而不得发泄。引《文选·江淹·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唐·沈佺期〈凤箫曲〉:「飞燕侍寝昭阳殿,班姬饮恨长信宫。」近抱恨
辞典修订版怀恨而不得发泄。《文选.江淹.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唐.沈佺期〈凤箫曲〉:「飞燕侍寝昭阳殿,班姬饮恨长信宫。」
辞典简编版怀恨而不得发泄。 【造句】我国篮球队虽然使出浑身解数力拚,可惜终场还是以三分饮恨败北。
法语ravaler sa haine、dévorer son ressentiment
其他释义1.抱恨含冤。
1.在他的计谋下,慕容氏的燕国亡了,司马氏的晋国兴了,桓家几位枭雄饮恨而终,谢家肥水以少胜多大败苻坚。
2.结果由于这次事件,麦凯恩惨败给布什,饮恨南卡罗来纳州而无缘入主白宫。
3.她的丈夫被日本兵杀害了,她饮恨吞声,等着八路军能为她报仇雪恨。
4.已经病入膏肓,终于怀着满腔的悲怆饮恨而死。
5.这是真正能够困住猛兽的符印阵,即使是一般的十阶魔兽,被困在阵中也要悲苦饮恨而死。
6.铨授有官,逋逃无路,不得不吞声饮恨,为几上之肉,任若辈之宰割。
7.此战中,吉安不仅打进本届杯赛首粒点球,补时阶段还射中了立柱,令塞尔维亚人最终饮恨。
8.逆来顺受听人穿鼻仰人鼻息饮恨吞声知荣守辱。
9.春秋数载,乱云飞渡,时光没有一双饮恨苍天的眼睛,它的心却清澈如镜,落日之后必定见星辰,明月佩戴着闪耀的光环,又还是会被黎明摘去。
10.虽然在比赛中场面占优,且获得了比对手更多的机会,但枪手还是无法将优势转化为胜势,最终因为巴顿在半场结束前射入的一粒点球输掉比赛饮恨而归。
读音:yǐn,yìn
[yǐn]
[ yǐn ]1.喝,有时特指喝酒:痛~。~料。~食。~水思源。
2.可以喝的东西:冷~。
3.饮子:香苏~。
4.中医指稀痰。
5.心里存着;含着:~恨。
[ yìn ]给牲畜水喝:~牲口。马~过了。
读音:hèn
[hèn]
(1)(动)仇视;怨恨:~入骨髓|~之入骨。
(2)(动)悔恨;不称心:~事|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