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
【拼音】:tiān fǔ zhī guó
【注音】:ㄊ一ㄢㄈㄨˇㄓㄍㄨㄛˊ
【词性】:名词、成语。
【简体】:天府之国
【繁体】:天府之國
词语解释天府之国tiānfǔzhīguó。(1)指肥美险固、物产饶多之地。天府之国[tiānfǔzhīguó]⒈指肥美险固、物产饶多之地。英landflowingwithmilkandhoney;landofplenty;
基础解释原指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古代指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后特指成都平原。
引证解释⒈后专用以美称四川。引语本《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説秦惠王曰:‘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史记·留侯世家》:“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语本《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唐陈子昂《临邛县令封君遗爱碑》:“夫蜀都天府之国,金城铁冶,而俗以财雄。”碧野《汉水滔滔》:“世称黄河是中国文化的摇篮,长江是祖国的粮仓--上有‘天府之国’,中有肥沃的江汉平原,下有富庶的江南。”
综合释义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益州险塞,沃野千里,~,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网友释义天府之国最早出现在秦朝,不是指四川,而是指八百里秦川——拥有郑国渠的关中平原。关中即秦中,是指以长安为中心的渭河平原地区,这个地方自古就号称“陆海”、“天府”,尤其在秦朝时期修建郑国渠之后,一时间更是富甲天下,被古人誉为“金池汤城,沃野千里,天府之国”。在《战国策·秦策》记述了纵横家苏秦对秦惠王说的一段话:“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变,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秦末汉初,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以上是最早出现的“天府之国”的文字,主要指的是关中平原,一个富庶之地。当时与关中同时被称为“天府之国”的还有“燕”——今北京地区。后人所称天府之国主要指四川盆地。
国语辞典形容地势险要而物产丰富的地方。天府之国[tiānfǔzhīguó]⒈形容地势险要而物产丰富的地方。引《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三国演义·第六〇回》:「益州天府之国,非治乱之主,不可居也。』」⒉四川省的别名。参见「四川省」条。成语解释天府之国
辞典修订版形容地势险要而物产丰富的地方。《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三国演义.第六零回》:「益州天府之国,非治乱之主,不可居也。』」四川省的别名。参见「四川省」条。
辞典简编版形容地势险要、土地肥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造句】四川有天府之国之称。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形容地势险要而物产丰富的地方。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夫关中左殽函,右 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三国演义˙第六十回:益州 天府之国,非治乱之主,不可居也。四川省的别名。见四川省条。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英语the land of abundancethe land of plenty
其他释义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
1.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已经成为一片投资兴业的“热土”,蕴藏着无限商机,迸发出更加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2.然而近数百年来,所有的神话传说和武侠传奇却极其突然的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恰在此时,番夷篡国,天府之国也终于宣告闭关锁国。
3.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4.成都华泰燃气设备有限公司位于“天府之国”的中心成都市,是一家集燃气输配设备研制开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于一体的高起点、高素质的专业性企业。
5.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6.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
7.四川是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
8.天府之国不但美丽富饶,而且人杰地灵。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成都既有巍峨的高山,也有低回的河谷,这里山水养人,被誉为“天府之国”。
10.正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王霸之资也!到达长安以后,董守业的便宜老子董卓早就让董守业的结拜二哥张辽带着董守业的心腹张既、杨奉等人前来迎接。
读音:tiān
[tiān]
(1)(名)头顶。
(2)(名)天空:~边。
(3)(名)顶部的;凌空架设的:~窗。
(4)(名)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
(5)(名)一天的某一段时间:天不早啦。
(6)(名)季节:春~|三伏~。
(7)(名)天气:阴~。
(8)(名)天然的;天生的:~资|~才。
(9)(名)自然界:~灾。迷信的人指自然界的主宰者;造物者:~意。迷信的人指神佛仙人所住的地方:~堂|归~。
读音:fǔ
[fǔ]
(1)(名)旧时称官吏办理公事的地方;现在称国家政权机关:官~|政~。
(2)(名)旧时官府收藏文书、财物的地方:~库。
(3)(名)旧时称大官、贵族的住宅;现在也称某些国家元首办公或居住的地方:王~|元首~|总统~。
(4)敬辞;尊称对方的家:贵~。
(5)唐朝至清朝的行政区划;比县高一级:开封~|济南~。
(6)(Fǔ)姓。〈古〉又同“腑”。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guó
[guó]
(1)(名)国家:~内|祖~|外~|保家卫~。
(2)(名)代表国家的:~徽|~旗|~宴。
(3)(名)指我国的:~产|~术|~画|~药。
(4)(名)(Guó)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