礁灰岩
【拼音】:jiāo huī yán
【结构】:礁(左右结构)灰(半包围结构)岩(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礁灰岩又称生物骨架灰岩。
基础解释又称生物骨架灰岩。一种具有原地固着生长状态的生物骨架构成的石灰岩。这些生物具有抗浪本能,因而能造成坚固的抗浪构造,如岗陵状、脊状、不规则状的骨架灰岩体,特称为“礁”。礁灰岩具有较高的孔隙率,远远大于其他岩石。它比周围同时期沉积物要高得多。
综合释义主要造礁生物有:群体珊瑚、钙藻类、苔藓虫、层孔虫、海绵、牡蛎蛤等。共栖生物有:腕足类、棘皮动物、软体动物等。由于生物礁灰岩多孔,渗透性良好,因此常是石油、天然气储集的有利岩石。此种灰岩在中国西南泥盆纪和二叠纪地层中颇为发育。
读音:jiāo
[jiāo]
(1)(名)礁石。
(2)(名)由珊瑚虫的遗骸堆积成的岩石状物:暗~。
读音:huī
[huī]
(1)(名)物质经过燃烧后剩下的粉末状东西(基本义):炉~|草~|骨~|烟~|油~。
(2)(名)尘土;某些粉末状的东西:~尘|~土|炮~。
(3)(名)特指石灰。
(4)(名)像木柴灰的颜色;介于黑色和白色之间:~色|青~。
(5)(形)消沉;失望:心~意懒|心如死~|~心丧气。
读音:yán
[yán]
(1)(名)岩石:~层|~浆|~心|~盐。
(2)(名)岩石突起而成的山峰:七星~(在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