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枝引
【拼音】:zhè zhī yǐn
【注音】:ㄓㄜˋㄓ一ㄣˇ
【结构】:柘(左右结构)枝(左右结构)引(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后演为词牌,单调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韵。参阅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词谱•柘枝引》。柘枝引[zhèzhīyǐn]⒈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后演为词牌,单调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韵。参阅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词谱·柘枝引》。
引证解释⒈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后演为词牌,单调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韵。参阅宋沉括《梦溪笔谈·乐律一》、《词谱·柘枝引》。
网络解释柘枝引柘枝引,词牌名,定格为单调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韵,以《乐府诗集》无名氏词《柘枝引·将军奉命即须行》为代表。另有卢前词《柘枝引·咏大场二首》等代表作品。
汉语大词典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后演为词牌,单调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韵。参阅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词谱·柘枝引》。
其他释义1.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后演为词牌,单调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韵。参阅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词谱·柘枝引》。
读音:zhè
[zhè]
(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卵形或倒卵形;可以用来喂蚕;果实可食用;也可酿酒;木材细致坚硬;中心为黄色;可提取黄色染料;叫柘黄。
读音:zhī
[zhī]
1. 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树枝。枝干(gàn )。竹枝。节外生枝。枝柯。枝节(a.由一件事生发的其他问题;b.细碎的,不重要的)。
2. 量词,指杆形的:一枝铅笔。
3. 古同“支”,支持,分支。
读音:yǐn
[yǐn]
1.拉,伸:~力。~颈。~而不发。~吭高歌。
2.领,招来:~见。~子。~言。~导。~荐。抛砖~玉。
3.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文。~用。援~。
4.退却:~退。~避。
5.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
6.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出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