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兵
【拼音】:chè bīng
【注音】:ㄔㄜˋㄅ一ㄥ
【词性】:动词。
【结构】:撤(左右结构)兵(上下结构)
【简体】:撤兵
【繁体】:撤兵
词语解释撤兵chèbīng。(1)退兵,将军队从驻守地或战斗地区撤走。撤兵[chèbīng]⒈退兵,将军队从驻守地或战斗地区撤走。例先请大将军撤兵移营后。——《广州军务记》英withdrawtroops;pullout;lightandscatteredaction;
基础解释(动)撤退或撤回军队。
引证解释⒈撤退或撤回军队。引《三国志·吴志·吕蒙传》:“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清昭槤《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以致调拨毫无意见,一闻议降,旋即撤兵,动失机宜。”
网络解释撤兵撤兵是汉语词语,释义是撤退或撤回军队。
综合释义撤退或撤回军队。《三国志·吴志·吕蒙传》:“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清昭槤《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以致调拨毫无意见,一闻议降,旋即撤兵,动失机宜。”
汉语大词典撤退或撤回军队。《三国志·吴志·吕蒙传》:“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清昭梿《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以致调拨毫无意见,一闻议降,旋即撤兵,动失机宜。”
国语辞典撤退、退兵。撤兵[chèbīng]⒈撤退、退兵。引《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吕蒙传》:「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三国演义·第一五回》:「玄德闻得此信,乘阴雨撤兵,弃盱眙而走,思欲东取广陵。」反出兵出师英语withdrawtroops,retreat法语ramenerdestroupesenarrière,retirerdestroupes
辞典修订版撤退、退兵。《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吕蒙传》:「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三国演义.第一五回》:「玄德闻得此信,乘阴雨撤兵,弃盱眙而走,思欲东取广陵。」
辞典简编版撤退、退兵。 【造句】双方谈和成功后,协议于日内撤兵。
英语pullback
法语retirer des troupes
其他释义1.撤退或撤回军队。
1.只要你们与建州废除盟约,断绝往来,俺们不咎既往,立即撤兵。
2.于是我们又增加保安队一团至卢沟桥城内,当时视察日方撤兵情形,仅将其第一线部队撤至预备队之位置,反责我方未撤回原防。
3.奉劝你们一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如果现在撤兵我可以不追究。
4.信送出后,公孙鞅还摆出主动撤兵的姿态,命令秦军前锋立即撤回。
5.然而作为军事总指挥的李鸿章,终日苦心焦思,不是在运筹帷幄,调兵遣将,而是热衷于利用外力,托请俄、英等国出面“调停”,迫使日本撤兵罢战。
6.这曹公公的话,话中带刺,竟暗指岳飞不撤兵是假托岳云受伤,为了战功而不顾部下生死,大有挑拔离间之意。
7.丰臣秀吉在内忧外困下只好打算撤兵,双方不谋而和。
8.待大唐军撤兵後,便勾结高句丽的残余分子反叛大唐,于是自大同江以南的那些被大唐收回的、历史上曾几千年都属于中国的领土又得而复失了。
9.在这灾难发生之前,我们规劝你们速速撤兵。
10.稳定东部,则洛阳和长安探手可得,何必在江淮受苦!“撤兵!”。
读音:chè
[chè]
(1)(动)除去:~职。
(2)(动)退:~回。
(3)(动)〈方〉减轻(气味、分量等):~味儿|~分量。
读音:bīng
[bīng]
(1)(名)兵器:短~相接|秣马厉~。
(2)(名)军人;军队:工农~|~种|骑~。
(3)(名)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
(4)(名)关于军事或战争:~法|纸上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