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沉
【拼音】:yuān chén
【注音】:ㄩㄢㄔㄣˊ
【结构】:冤(上下结构)沉(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1.亦作'冤沈'。2.沉冤。积久没有伸雪的冤屈。3.谓冤屈难伸。
基础解释亦作/'冤沈/'。沉冤。积久没有伸雪的冤屈。3.谓冤屈难伸。
引证解释⒈亦作“冤沉”。⒉沉冤。积久没有伸雪的冤屈。引宋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外任善政著闻,有补风化,或累讼之狱,能辨冤沉。”闽剧《炼印》第一场:“奸官恶吏到处是,所以民间有冤沉。”⒊谓冤屈难伸。引清洪昇《长生殿·情悔》:“今一旦红颜断送,白骨冤沉,冷驛荒垣,孤魂淹滞。”
网络解释冤沉yuānchénㄧㄨㄢㄔㄣˊ冤沉
综合释义亦作“冤沉”。沉冤。积久没有伸雪的冤屈。宋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外任善政著闻,有补风化,或累讼之狱,能辨冤沉。”闽剧《炼印》第一场:“奸官恶吏到处是,所以民间有冤沉。”谓冤屈难伸。清洪昇《长生殿·情悔》:“今一旦红颜断送,白骨冤沉,冷驛荒垣,孤魂淹滞。”
网友释义yuānchénㄧㄨㄢㄔㄣˊ冤沉 汉亦作“冤沉”。1.沉冤。积久没有伸雪的冤屈。宋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外任善政著闻,有补风化,或累讼之狱,能辨冤沉。”闽剧《炼印》第一场:“奸官恶吏到处是,所以民间有冤沉。”(2).谓冤屈难伸。清洪昇《长生殿·情悔》:“今一旦红颜断送,白骨冤沉,冷驿荒垣,孤魂淹滞。”
汉语大词典亦作“冤沉”。(1).沉冤。积久没有伸雪的冤屈。宋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外任善政著闻,有补风化,或累讼之狱,能辨冤沉。”闽剧《炼印》第一场:“奸官恶吏到处是,所以民间有冤沉。”(2).谓冤屈难伸。清洪升《长生殿·情悔》:“今一旦红颜断送,白骨冤沉,冷驿荒垣,孤魂淹滞。”
1.皇上到底是英明君主,不然,敝人也许冤沉海底,哪里还会有今日这样衣锦归乡的荣耀。
2.即是“差错”之义——此差错,盖指自身各有缺点短处,但所处之时空运会,却又皆因屈枉冤诬,“运数”把她们害得一个个冤沉海底,水流花落。
3.二少爷蒙受奇耻大辱,冤沉海底,实令人悲愤欲绝。
4.周少桓也知道,现在商毅的安危,全指望这伙锦衣卫回到京师,才能澄清事实,如果锦衣卫遭遇不测,只怕商毅就会真的冤沉海底了。
5.若不是事情的真相水落石出,青龙神君必冤沉海底,屈死伏龙寺井中。
6.傻小子!能活下一个是一个,你本事最大,你要活下来,替我们报仇!要不然我们真就冤沉海底了!
7.狄青的确有此意,尤其是见女儿回来,当下之急是王旁身体,女儿可以读心似乎也是天意,不然旁儿更是冤沉海底。
8.若真惹翻了他,给自己三人来个乱刀分尸,到时就说是死于逆贼之手,这里都是他的亲信,没有人会为自己鸣冤叫屈,那可真是冤沉海底了。
9.这事想来,王宗诘是吃了点小亏不假,最可怜是华家,如今死无葬身之地不说,还要冤沉海底。
10.若因禁地不来,岂不令妇女冤沉海底。
读音:yuān
[yuān]
(1)(名)冤枉;冤屈:~情|鸣~|伸~。
(2)(名)冤仇:~家。
(3)(动)上当;吃亏。
(4)(动)〈方〉欺骗:你别~人。
读音:chén
[chén]
(1)(动)(在水里)往下落(跟‘浮’相对):石~大海。
(2)(动)使降落;向下放(多指抽象事物):~得住气|把脸一~。
(3)(形)(程度)深:~醉|~痛。
(4)(形)分量重:这东西很~。
(5)(形)感觉沉重(不舒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