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口结舌
【拼音】:dù kǒu jié shé
【注音】:ㄉㄨˋㄎㄡˇㄐ一ㄝˊㄕㄜˊ
【词性】:成语。
【简体】:杜口结舌
【繁体】:杜口結舌
词语解释杜口结舌dùkǒu-jiéshé。(1)闭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无言以对。亦形容十分害怕。杜口结舌[dùkǒujiéshé]⒈闭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无言以对。亦形容十分害怕。例杜口结舌,心中怫郁。——汉·焦延寿《易林》英shutup,keepingsilence;
基础解释[shutup,keepingsilence]闭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引证解释⒈犹言杜口吞声。引汉焦赣《易林·比之咸》:“杜口结舌,心中拂鬱。去菑患生,莫所告寃。”《后汉书·蔡邕传》:“而言者不蒙延纳之福,旋被陷破之祸。今皆杜口结舌,以臣为戒,谁敢为陛下尽忠孝乎?”《晋书·傅玄传》:“而人主若不能虚心听纳,自古忠臣直士之所慷慨,至使杜口结舌。”
综合释义犹言杜口吞声。而人主若不能虚心听纳,自古忠臣直士之所慷慨,至使~。◎《晋书·傅玄传》杜口结舌[dùkǒujiéshé]闭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无言以对。出自汉·焦赣《易林·比之咸》。
网友释义[shutup,keepingsilence]闭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无言以对。亦形容十分害怕杜口结舌,心中怫郁。――汉·焦延寿《易林》
汉语大词典犹言杜口吞声。汉焦赣《易林·比之咸》:“杜口结舌,心中拂郁。去菑患生,莫所告冤。”《后汉书·蔡邕传》:“而言者不蒙延纳之福,旋被陷破之祸。今皆杜口结舌,以臣为戒,谁敢为陛下尽忠孝乎?”《晋书·傅玄传》:“而人主若不能虚心听纳,自古忠臣直士之所慷慨,至使杜口结舌。”
国语辞典闭口,不敢言语。形容非常害怕而不敢说话。《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今皆杜口结舌,以臣为戒,谁敢为陛下尽忠孝乎?」《晋书.卷四七.傅玄传》:「而人主若不能虚心听纳,自古忠臣直士之所慷慨,至使杜口结舌。」也作「杜口绝舌」。杜口结舌[dùkǒujiéshé]⒈闭口,不敢言语。形容非常害怕而不敢说话。也作「杜口绝舌」。引《后汉书·卷六〇下·蔡邕传》:「今皆杜口结舌,以臣为戒,谁敢为陛下尽忠孝乎?」《晋书·卷四七·傅玄传》:「而人主若不能虚心听纳,自古忠臣直士之所慷慨,至使杜口结舌。」成语解释杜口结舌
辞典修订版闭口,不敢言语。形容非常害怕而不敢说话。《后汉书.卷六零下.蔡邕传》:「今皆杜口结舌,以臣为戒,谁敢为陛下尽忠孝乎?」《晋书.卷四七.傅玄传》:「而人主若不能虚心听纳,自古忠臣直士之所慷慨,至使杜口结舌。」也作「杜口绝舌」。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闭口,不敢言语。形容非常害怕而不敢说话。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传:今皆杜口结舌,以臣为戒,谁敢为陛下尽忠孝乎?晋书˙卷四十七˙傅玄传:而人主若不能虚心听纳,自古忠臣直士之所慷慨,至使杜口结舌。亦作杜口绝舌。
出处汉·焦赣《易林·比之咸》:“杜口结舌,心中拂郁,去灾患生,莫所告冤。”
其他释义犹言杜口吞声。
1.今皆杜口结舌,以臣为戒,谁敢为陛下尽忠孝乎?臣季父质,连见拔擢,位在上列。
2.而人主若不能虚心听纳,自古忠臣直士之所慷慨,至使杜口结舌。◎《晋书·傅玄传》
读音:dù
[dù]
(1)(名)杜树;即棠梨、杜梨。乔木;苗木常作梨树的砧木。
(2)姓。
(3)(动)堵塞:防微~渐。
读音:kǒu
[kǒu]
(1)(名)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俗称嘴。
(2)(名)(~儿)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儿|碗~儿。
(3)(名)(~儿)出入通过的地方:出~|入~|门~儿|胡同~儿。
(4)(名)长城的关口;多用做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外|喜峰~|西~羊皮。
(5)(名)(~儿)破裂的地方;大的豁口:伤~|衣服撕了个~儿。
(6)(名)刀、剑、剪刀的刃:刀卷~了。
(7)(名)驴马等的年龄:六岁~|这匹马~还年轻。
(8)(量)表示人或动物的量:一家五~人|三~猪|一~钢刀。
读音:jié,jiē
[jié]
[ jié ]1. 系(jì),绾(wǎn ):结网。结绳。结扎。
2. 条状物打成的疙瘩:打结。蝴蝶结。
3. 聚,合:结晶。结识。结盟。结交。结集。结合。结党营私。
4. 收束,完了(liǎo):结账。结局。结案。结果。结论。归根结底。
5. 一种保证负责的字据:具结。
[ jiē ]1. 植物长果实:开花结果。结实。
读音:shé
[shé]
(1)(名)舌头。
(2)(名)像舌头的东西:火~。
(3)(名)铃或铎中的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