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徒钵叹
【拼音】:jūn tú bō tàn
词语解释君徒钵叹护法住世的四大声闻之一。
基础解释【君徒钵叹(梵Kundapadhan!I^yaka)】护法住世的四大声闻之一。
综合释义又作君屠钵叹、军头婆漠。如《增一阿含经》卷三〈弟子品〉所述(大正2·557b)︰‘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堪任受筹不违禁法,所谓军头婆漠比丘是。’此外,《舍利弗问经》记载孔雀输柯王(阿育王)之孙弗沙弥多罗坏诸寺塔时,五百罗汉登南山避祸,唯君徒钵叹现身护持经律,使经律得以传诸后世。然此尊者之事迹除上列二经之外,在其他经论中甚少记载。
读音:jūn
[jūn]
(1)(名)君主:国~。
(2)(名)〈书〉对人的尊称:张~|诸~。
读音:tú
[tú]
(1)(形)空的;没有凭借的:~劳。
(2)(副)表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仅仅:~留。
(3)(副)徒然:~自惊扰。
(4)(名)徒弟;学生。
(5) 姓。
(6)(名)信仰某种宗教的人:教~。
(7)(名)同一派系的人(含贬义):暴~。
(8)(名)人(含贬义):好色之~。
(9)(名)徒刑。
读音:bō
[bō]
(1)(名)陶制的器具。像盆而较小;用来盛饭等。
(2)(名)钵盂(古代和尚用的饭碗)。
读音:tàn
[tàn]
(1)(动)叹息。
(2)(动)吟哦:咏~。
(3)(动)发出赞美的声音: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