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不可登
【拼音】:gāo bù kě dēng
【注音】:ㄍㄠㄅㄨˋㄎㄜˇㄉㄥ
【词性】:成语。
【简体】:高不可登
【繁体】:高不可登
词语解释亦作'高不可攀'。
基础解释亦作/'高不可攀/',高得没法攀登。形容难以达到。
引证解释⒈见“高不可攀”。
综合释义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同“高不可攀”。高不可登[gāobùkědēng]修订本参考资料:形容难以到达。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且夫墨子之守,萦带为桓,高不可登,折箸为械,坚不可入。亦作高不可攀。
汉语大词典见“高不可攀”。《汉语大词典》:高不可攀 拼音:gāobùkěpān亦作“高不可登”。(1).高得无法登攀。常形容难以达到。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且夫墨子之守,萦带为垣,高不可登。”《镜花缘》第九回:“小弟撺空离地不过五六丈,此树高不可攀,何能摘他?这是‘癞虾蟆想吃天鹅肉’了。”《新华月刊》1965年第12期:“共产党员的条件虽高,但也不是高不可攀的。”(2).谓难以攀交、接近。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在他心目中,士杰是高不可攀的富人。”
国语辞典形容难以到达。《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且夫墨子之守,萦带为桓,高不可登,折箸为械,坚不可入。」也作「高不可攀」。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形容难以到达。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且夫墨子之守,萦带为桓,高不可登,折箸为械,坚不可入。亦作高不可攀。
出处汉·陈淋《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且夫墨子之守,萦带为垣,高不可登。”
其他释义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同“高不可攀”。
近义词 高不可攀
1.高不可登,深不可测,乘流光,策飞景,凌六虚,贯涵溶。
读音:gāo
[gāo]
(1)(形)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
(2)(形)高度:那棵树有两丈~|书桌长四尺;宽三尺;~二尺五。
(3)(形)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速度|体温~|见解比别人~。
(4)(形)等级在上的:~等|~级。
(5)(形)敬辞;称别人的事物:~见。
(6)(形)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锰酸钾(KMnO4)。
(7)(形)(Gāo)姓。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kě,kè
[kě]
[ kě ]1. 允许:许可。认可。宁可。
2. 能够:可见。可能。可以。不可思议。
3. 值得,认为:可怜。可悲。可亲。可观。可贵。可歌可泣。
4. 适合:可身。可口。可体。
5. 尽,满:可劲儿干。
6. 大约:年可二十。“潭中鱼可百许头”。
7.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
8. 表示强调:他可好了。
9.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可谁见过呢?
10.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可同意?
11. 姓。
[ kè ]1. 〔可汗(hán)〕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
读音:dēng
[dēng]
(1)(动)上、升:~山。
(2)(动)刊登或记载:~记。
(3)(动)踩、踏:用力踩~。
(4)(形)成熟:五谷丰~。
(5)(动)〈方〉穿(鞋、裤等):~上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