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
【拼音】:dé yù
【注音】:ㄉㄜˊㄩˋ
【词性】:名词。
【结构】:德(左右结构)育(上下结构)
【简体】:德育
【繁体】:德育
词语解释德育déyù。(1)道德教育的简称。德育[déyù]⒈道德教育的简称。英moraleducation;
基础解释(名)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引证解释⒈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引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五:“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网络解释德育1.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2.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网友释义1.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2.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汉语大词典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五:“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国语辞典养成学生道德意识、道德判断和道德实践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德育[déyù]⒈养成学生道德意识、道德判断和道德实践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为教育的主要内容。英语moraleducation法语éducationmorale
辞典简编版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意识、道德判断和道德实践的教育活动。 【造句】学校施行的德育,将直接影响学生品性的养成。
法语formation, éducation morale、éducation morale
其他释义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渗透于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中国学校德育的最重要内容是革命的理想、道德和纪律,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1.德育校长季女士表示,她是昨日上午阅读本报时才得知王迪面临的困难的。
2.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很有必要。
3.上海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的德育教研室主任戴耀红也同样认为,性教育是不必要的。
4.市场经济建设的初期,由于新的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思想品德这个词有了一些不以为然,也就有了一些淡漠,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完善,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德育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德育教育越来越占住重要位置。
5.把握德育的辩证本性需要超越直观思维,转而运用马克思主义以实践论为基础的辩证思维。
6.晨读过后便是德育课,德育课是同学们自主表演的时间。同学们可以在台上充分地展示自已,可以讲述新闻时事,可以解说考古发现,还可以描述美丽景色……每次德育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五分钟,但你总能听见教室里不时传出朗朗的笑声。
7.书院旨在秉承章太炎、姚奠中先生“兴文兴教、为国为民”的用世主张,将育德育人、化民易俗、提高国民素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事业发扬光大。
8.据裕中中学德育主任钟闻介绍,昨天学校的晨读、广播站以及中午的阅读时间均与宪法有关,今后也会在日常教学中注意渗透法律知识。
9.我们一些学校,一味的应试教育推行,只注重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最终无有反哺之情,却遭殴打之举。
10.蔡元培在学校主张“尊师爱生”,发挥“自动性”,强调“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这些教育思想,一直传承延续下来。
读音:dé
[dé]
(1)(名)好的品行:美~。
(2)(名)恩惠、好处:感恩戴~。
(3)(名)姓。
读音:yù
[yù]
1. 生养:育龄。节育。生儿育女。
2. 养活:育婴。哺育。培育。抚育。养育。
3. 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导和训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