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寓而安
【拼音】:suí yù ér ān
【注音】:ㄙㄨㄟˊㄩˋㄦˊㄢ
【词性】:成语。
【简体】:随寓而安
【繁体】:隨寓而安
词语解释处在任何环境都能适应并感到满足。随寓而安[suíyùérān]⒈见“随遇而安”。
引证解释⒈见“随遇而安”。
汉语大词典见“随遇而安”。《汉语大词典》:随遇而安(随遇而安) 拼音:suíyùérān谓能安于所处的各种境遇。《孟子·尽心下》“若将终身焉”宋朱熹集注:“言圣人之心,不以贫贱而有慕于外,不以富贵而有动于中,随遇而安,无预于己,所性分定故也。”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六》:“不过能够随遇而安--即有船坐船云云。”亦作“随寓而安”。明李贽《与城老书》:“唯我能随寓而安,无事固其本心,多事亦可度日。”明沈鲸《双珠记·二友推恩》:“孤踪泛泛水中凫,料能随寓而安矣。”
国语辞典能安于所处的环境。《朱子语类.卷一四.大学.经上》:「安,谓随所寓而安,盖深于静也。」也作「随遇而安」。随寓而安[suíyùérān]⒈能安于所处的环境。也作「随遇而安」。引《朱子语类·卷一四·大学·经上》:「安,谓随所寓而安,盖深于静也。」成语解释随寓而安
成语词典版01.《石门文字禅.卷二二.舫斋记》:「但吾以忠信孝友为烟波,随所寓而安之为舟舫。」(源)02.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四.大学.经上》:「安,谓随所寓而安,盖深于静也。」03.明.沈鲸《双珠记.第九出》:「孤踪泛泛水中凫,料能随寓而安矣。」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4卷:“安,谓随所寓而安,盖深于静也。”
其他释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同“随遇而安”。
1.这种例子在今天的中国也比比皆是,广告语中的“默默无蚊”、“随寓而安”,便在或强或弱的绞杀声中存活了下来。
2.有位考生说课进行得比较顺利,但当她在黑板上写下“随寓而安”4个字时,评委们相互对视,笑着摇了摇头。【http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随寓而安造句】
读音:suí
[suí]
(1)跟从。
(2)(介)跟(表示所依据的条件):~着形势的发展;我们更需要更新知识。
(3)(动)顺从:~顺|~风转舵。
(4)(连)任凭:~意。
(5)(动)顺便:~手。
(6)(动)像:他举止~他爸爸。
(7)(副)随时;表示前后的动作紧接着发生:~叫~到。
(8)〈连〉不管;无论:~他去吧。
(9)姓。
读音:yù
[yù]
(1)(动)居住:~居|~所。
(2)(名)住的地方:客~|公~|赵~。
(3)(动)寄托:~意。
读音:ér
[ér]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读音:ān
[ān]
(1)(形)安定:心神不~。
(2)(动)使安定(多指心情):~民。
(3)(形)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安:~之若泰。
(4)(形)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
(5)(动)使有合适的位置:~插|~顿。
(6)(动)安装;设立:~电灯。
(7)(动)加上:~罪名。
(8)(动)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的什么心?
(9)姓。
(10)〈书〉疑问代词。问处所或表示反问:而今~在|~能若无其事?
(11)(量)安培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