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葬
【拼音】:gǎo zàng
【注音】:ㄍㄠˇㄗㄤˋ
【结构】:藁(上中下结构)葬(上中下结构)
词语解释是亦作“藳葬”。草草埋葬。藁葬[gǎozàng]⒈亦作“藳葬”。⒉草草埋葬。
引证解释⒈亦作“藳葬”。草草埋葬。引《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寃乘舆之残酷,軫人神之无状,载下车以黜丧,揜桐棺之藁葬。”宋周密《齐东野语·巴陵本末》:“始欲治葬於西山寺,其后遂藳葬於西溪焉。”《元史·世祖纪七》:“疾者医之,饥者廪之,死者藁葬之,官给其需。”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日将暮,取儿藁葬。”
网络解释藁葬藁葬,汉语词语,亦作“藳葬”。草草埋葬。
综合释义亦作“藳葬”。草草埋葬。《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寃乘舆之残酷,軫人神之无状,载下车以黜丧,揜桐棺之藁葬。”宋周密《齐东野语·巴陵本末》:“始欲治葬於西山寺,其后遂藳葬於西溪焉。”《元史·世祖纪七》:“疾者医之,饥者廪之,死者藁葬之,官给其需。”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日将暮,取儿藁葬。”
网友释义藁葬,汉语词语,亦作“藳葬”。草草埋葬。
汉语大词典亦作“稿葬”。草草埋葬。《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冤乘舆之残酷,轸人神之无状,载下车以黜丧,掩桐棺之藁葬。”宋周密《齐东野语·巴陵本末》:“始欲治葬于西山寺,其后遂稿葬于西溪焉。”《元史·世祖纪七》:“疾者医之,饥者廪之,死者藁葬之,官给其需。”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日将暮,取儿藁葬。”
其他释义1.亦作'藳葬'。2.草草埋葬。
1.我死后,当草草棺殓,即行藁葬于清华茔地。
2.一番马屁把王延范弄得忘乎所以了,“于是日益矜负,因寓书左拾遗韦务升,作隐语讽朝廷事”,结果“为人所告,鞠实抵罪,籍没其家,藁葬南海城外”。(www.chazidian.com/zj-167491/查字典藁葬造句)
3.一番马屁把王延范弄得忘乎所以了,“于是日益矜负,因寓书左拾遗韦务升,作隐语讽朝廷事”,结果“为人所告,鞠实抵罪,籍没其家,藁葬南海城外”。【www.chazidian.com查字典】
读音:gǎo
[gǎo]
(名)藁城;县名;在河北省。
读音:zàng
[zàng]
(1)(名)掩埋死者遗体:埋~|安~。
(2)(名)泛指处理死者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