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经
【拼音】:yī qiè jīng
【注音】:一ㄑ一ㄝˋㄐ一ㄥ
【结构】:一(独体结构)切(左右结构)经(左右结构)
【繁体】:一切經
词语解释佛教经书的总称,又叫大藏经,简称藏经、佛藏、释藏。一切经[yīqièjīng]⒈佛教经书的总称,又叫大藏经,简称藏经、佛藏、释藏。
引证解释⒈佛教经书的总称,又叫大藏经,简称藏经、佛藏、释藏。唐玄应著有《一切经音义》,其后慧琳诸人尚有续作。引《隋书·经籍志四》:“开皇元年高祖普詔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而京师及并州、相州、洛州等诸大都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经,置於寺内;而又别写,藏於秘阁。”
网络解释一切经【一切经】原为一切佛教圣典之总称。其后则专指汇聚经、律、论及其他佛典而成的丛书。又称‘大藏经’或略称‘藏经’。‘一切经’一语,或称‘众经’,此从玄应《一切经音义》又名《众经音义》可以知之。按佛典迻译成汉文,始于后汉,然汇集此等译本以成大藏经的确切年代不明,今所能知者,惟东晋·宁康二年(374),道安汇集当时既译经论,编成《综理众经目录》,是为经录之滥觞。依此经录,可以推测当时已有类聚佛典成为丛书的可能。
综合释义佛教经书的总称,又叫大藏经,简称藏经、佛藏、释藏。《隋书·经籍志四》:“开皇元年高祖普詔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而京师及并州、相州、洛州等诸大都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经,置於寺内;而又别写,藏於秘阁。”唐玄应著有《一切经音义》,其后慧琳诸人尚有续作。
汉语大词典佛教经书的总称,又叫大藏经,简称藏经、佛藏、释藏。《隋书·经籍志四》:“开皇元年高祖普诏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而京师及并州、相州、洛州等诸大都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经,置于寺内;而又别写,藏于秘阁。”唐玄应著有《一切经音义》,其后慧琳诸人尚有续作。
其他释义1.佛教经书的总称,又叫大藏经,简称藏经﹑佛藏﹑释藏。
1.隋唐时代,中国、日本、韩国的高僧大德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作个比较。
2.一切经得起再度阅读的语言,一定值得再度思索。
3.一切经济最后都归结为时间经济。
4.按泰西各善堂之宏敞,桥梁道路之整齐,一切经费皆拨自官库,藉以养民,官绅合办,故取诸民而民无怨,奉诸公而民不吝焉。
5.一切理论都反对自由意志;一切经验都赞成自由意志。
6.艺术家必须尝试一切经验,从最高尚的到最有失身份的。··库切。
7.你在信里把一切经过都写得十分详尽,千里移檄,使我好像当面听你讲述一样。
8.玉玲珑嗯了一声,与他换息中心灵相通,一切经历感受都巨细无遗尽览了一遍。
9.人生有很多路都是孤单的,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一切经过。那是再好的朋友、再亲密的人都不能陪你的,你只能自己面对。
10.但是我们必须拒绝帝国主义企图对我国发动的一切经济侵略。
读音:yī
[yī]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读音:qiē,qiè
[qiè]
[ qiē ]1. 用刀从上往下用力:切菜。切除。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在业务、思想各方面互相吸取长处,纠正缺点,如“切切琢磨”)。
[ qiè ]1. 密合,贴近:切当(dàng )。切肤(切身)。切己。亲切。
2. 紧急:急切。迫切。
3. 实在:切忌。恳切。
4. 旧时汉语标音的一种方法,用两个字,取上一字的声母与下一字的韵母拼成一个音。亦称“反切”。
读音:jīng,jìng
[jīng]
[ jīng ]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纱。~线。
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脉。~络。
3.经度:东~。西~。
4.经营;治理:~商。整军~武。
5.上吊:自~。
6.历久不变的;正常:~常。不~之谈。
7.经典:本草~。佛~。念~。十三~。
8.月经:行~。~血不调。
9.姓。
10.经过:~年累月。几~周折。这件事是~我手办的。~他一说,我才知道。
11.禁(jīn)受:~不起。~得起考验。
[ jìng ]1.动词: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经纱。